
溺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女》:“父愛溺之,有議婚者,輒令自擇,而貧富皆少所可,故十七歲猶未字也。”《鏡花緣》第六七回:“臣悔深愛溺,病益愁煎。”
“愛溺”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核心含義
“愛溺”讀作ài nì,意為溺愛,即對人或事物過分寵愛,超出合理界限。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父愛溺之”即指父親過度寵愛女兒。
延伸含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補充其可表示對某事物或情感過度沉迷,無法自拔,例如“愛溺遊戲”。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段落标題:愛溺的意思
愛溺(ài nì)是一個漢語詞彙的組合。下面分别解釋一下這兩個字:
愛(ài):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有情感的傾向或喜愛之情。
溺(nì):表示沉迷、迷戀、沉溺于某種事物。
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愛的拆分部首:爫(手部偏旁);筆畫數:10畫。
溺的拆分部首:氵(水部偏旁);筆畫數:13畫。
愛溺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明确的出處,但可以看出它是由“愛”和“溺”兩個字結合組成的。
在繁體字中,愛溺的寫法是「愛溺」。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較為複雜,我們來看看“愛溺”的古字體寫法:
愛:艾+冖+冖+心
溺:氵+田+卄+心
例句:
1. 她對舞蹈的愛溺已超越了一切。
2. 這個病人對甜食有着愛溺般的癡迷。
組詞:
愛心、愛好、溺水、溺愛
近義詞:
癡迷、迷戀、喜愛、鐘愛
反義詞:
厭惡、厭倦、讨厭、憎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