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促的意思、檢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促的解釋

檢查督促。《新唐書·杜淹傳》:“ 淹 建言諸司文桉稽期,請以禦史檢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檢促"在現代漢語中屬于非常用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為稽查督促或檢查催促。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檢(jiǎn)
    • 本義:查驗、核查。《說文解字》:"檢,書署也",引申為約束、查核。
    • 例:檢查、檢驗、檢點。
  2. 促(cù)
    • 本義:緊迫、催促。《廣雅》:"促,迫也",表時間緊迫或行動督促。
    • 例:促進、催促、短促。

      合成詞義:通過稽查手段施加壓力以推動事務進展。


二、整體釋義

檢促(jiǎn cù)


三、古籍用例佐證

  1. 《資治通鑒·唐紀》:

    "遣使檢促諸道兵糧。"(派遣使者督查各路軍糧籌備)

  2. 明代《萬曆野獲編》:

    "有司檢促甚急,民多逃竄。"(官府催逼緊迫,百姓逃亡)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差異點
督查 側重監督考察,不強調時間緊迫性
催辦 側重時間催促,弱化稽查環節
檢促 兼具稽查與時間壓迫的雙重行動力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檢促"詞條,釋義為"檢查督促"。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引《後漢書》用例,釋為"稽查催逼"。

  3. 《辭源》(修訂本)

    注:"檢,查也;促,迫也。謂稽查而催迫。"


"檢促"屬複合動詞,融合監督核查與時間驅迫雙重動作,多用于正式或曆史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語義明确。其權威性依托于曆代文獻及主流辭書收錄,釋義脈絡清晰可考。

網絡擴展解釋

“檢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由“檢”(檢查)和“促”(督促)兩字組成,核心含義是通過監督與督促确保事務的規範性和高效完成。例如在項目管理中,既需核查進度,也需推動執行。

二、曆史淵源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杜淹傳》,杜淹曾提議由禦史對拖延的公文進行“檢促”,體現了古代行政體系中監督與執行的結合。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強調對工作流程的雙重把控,如“上級部門檢促項目實施”。

三、延伸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還隱含責任落實的意味,常用于批評或警示場景。例如:“若缺乏檢促機制,容易滋生敷衍塞責的現象。”

四、相關辨析
與單純“檢查”或“催促”不同,“檢促”更強調動态的監督與推動結合,需在過程中持續跟進并調整策略。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苞并不表不識竅簿聽采粲鲳魚馳擲初旬催花鼓大和上擔羞冬筍二象芳茗鳳皇來儀赙诔負山服污高宗刻象黑重和弱紅白喜事華甍黃槁翦韭見說交存猳豕傑俊鲸飲悾款擂盤珠連船兩情兩願流貤離尤鹿柴魯連書賣兒鬻女沒頭帖子缪紊缥霄稽颡耆叟桑海王國三嬗汕頭市市井士敏土食糖屍鄉翁術徑送亡訟系頭鵝無地五朱襄樊骁悍消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