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查督促。《新唐書·杜淹傳》:“ 淹 建言諸司文桉稽期,請以禦史檢促。”
“檢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由“檢”(檢查)和“促”(督促)兩字組成,核心含義是通過監督與督促确保事務的規範性和高效完成。例如在項目管理中,既需核查進度,也需推動執行。
二、曆史淵源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杜淹傳》,杜淹曾提議由禦史對拖延的公文進行“檢促”,體現了古代行政體系中監督與執行的結合。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強調對工作流程的雙重把控,如“上級部門檢促項目實施”。
三、延伸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還隱含責任落實的意味,常用于批評或警示場景。例如:“若缺乏檢促機制,容易滋生敷衍塞責的現象。”
四、相關辨析
與單純“檢查”或“催促”不同,“檢促”更強調動态的監督與推動結合,需在過程中持續跟進并調整策略。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檢促》是一個漢字詞語,一共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檢”指的是審查、核對等意思,“促”指的是推動、催促等意思。因此,“檢促”可以指審查并推動事物的進展。
《檢促》中,“檢”字的部首是“木”,共有5個筆畫;“促”字的部首是“人”,共有9個筆畫。
《檢促》在古代文字中是沒有的,是近年來根據實際使用而創造出來的。在繁體文字中,對應的詞語是“檢促”。
古代的漢字寫法通常和現代有所不同。雖然《檢促》是一個新創的詞語,在古代寫法中不存在,但根據漢字的演變規律,可以推測“檢”字的寫法可能類似于“㐄”,“促”字的寫法可能類似于“倃”。然而,這隻是推測,沒有确切的記錄。
1. 領導要求我們對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的檢促。
2. 這個項目進展太慢了,我們需要加快推進,進行有效的檢促。
1. 檢查:進行仔細的審查。
2. 促進:推動事物的發展。
3. 檢修:對設備或工程進行檢查和修理。
近義詞:核對、複查
反義詞:放任、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