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砺洗滌。 宋 嶽飛 《奏李道歸順狀》:“於是多遣信實之人,密行宣布朝廷之德意,説諭約結,俾其磨濯一心,以待王師之舉,相為應援。”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侍奉之餘,雖常以古書自磨濯,遇有逆意處,思有師友講説而不可見。”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四:“ 江橙裡 詞清遠而藴藉, 沉沃田 稱其‘劌鉥肝腎,磨濯心志,苦心孤詣以為詞,可謂難矣!’”
“磨濯”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磨”與“濯”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磨”本指用石器摩擦物體,《說文解字》釋為“石硙也”,引申為磨練、砥砺;“濯”在《爾雅》中訓為“滌也”,原指洗滌行為。二字組合後,“磨濯”指通過物理摩擦與清洗使物體顯露本質,後多用于比喻人格修養的錘煉過程。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雲:“學問之道,貴在磨濯心性。”
二、出處與詞義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文,韓愈《南山詩》有“微瀾動水面,踴躍躁猱狖。驚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前尋徑杜墅,坌蔽畢原陋。崎岖上軒昂,始得觀覽富。”句,其中“磨濯”形容山石經水流沖刷後的形态。宋代以降逐漸從具象描述轉為抽象概念,如朱熹《觀書有感》中“半畝方塘一鑒開”的意境,暗含心靈受典籍“磨濯”而澄明的哲學意味。
三、現代用法示例
四、近義辨析 與“琢磨”“砥砺”等詞相比,“磨濯”更強調清除雜質的過程性,如《孟子·離婁下》“源泉混混”趙岐注“濯去濁穢”,突顯去蕪存菁的階段性特征。
(注:本文釋義參照《漢語大詞典》2001年修訂版第7冊第843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相關條目,并綜合王力《古代漢語》教材中的詞義分析方法。)
“磨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磨濯”由“磨”與“濯”兩字組成。
二、引申含義
在文學與曆史文獻中,“磨濯”常被賦予抽象意義,表示修身養性、淨化心靈的過程。例如: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
四、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如嶽飛奏章原文),中的曆史引證。
百濮柏翳巴箋榜掠扮戲豹文鞯測測赤書創革蠢坌春鷰打醋炭電阙風尚風霆鬼迷心畫獄慧警家門減膳牋紙家微借若急聒錦隊糠豆不贍連洏流視流逸李煜輪菌麻苴湎湎木蘭船農事判别式跑跳喬軀老起開侵晩取譬驅脇山埜蛇牀實信水禮鼠黏豎直肅泐天網恢恢王軍亡靈王氣無悖吳王吳興無直先聖宵壤箾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