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箋劄的意思、箋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箋劄的解釋

指書信。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 康熙 間,叔父 健磐公 訪戚 鎮江 ,寓某鐵匠家,與其妻 張淑儀 有文字之知,彼此暗投箋劄,唱和甚懽,而終不及于亂。”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胡注失收考異》:“餘因 胡心耘 得交 季言 ,箋劄常通,終未一面。”

牋劄:亦作“ 牋劄 ”。書信;公文。 唐 趙冬曦 《奉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蓮字》:“牋劄來宸禁,衣冠集詔筵。” 宋 王谠 《唐語林·賞譽》:“﹝ 劉贍 ﹞少為 漢 南 鄭司徒 掌牋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箋劄(jiān zh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韻味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1. 本義:小幅紙張與書寫載體

    “箋”原指古代用于題詩、寫信的小幅華美紙張,如“花箋”“錦箋”;“劄”指書寫用的木簡,後泛指文書。二者結合,最初指代書寫用的精緻小幅紙張或簡牍,是古代文人書寫詩文書信的載體。

    參見《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8頁)、《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49頁)。

  2. 引申義:書信的代稱

    因“箋劄”是書寫信函的主要材料,故引申指書信本身,尤指措辭雅緻、格式講究的書信,常見于文人雅士間的交流。如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提及文人互贈“箋劄”。

    參見《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8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第719頁)。

  3. 現代語境:書法與古籍術語

    在現代漢語中,“箋劄”主要用于書法藝術領域,指書寫在特定箋紙上的書法作品;在古籍研究中,則指具有藝術或史料價值的古代書信原件。

    參見《中國書法大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第356頁)。

補充知識:箋紙常飾以水印、暗紋(如“薛濤箋”),其制作工藝與文人書信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箋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n zhá,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書信或公文,尤指以小幅紙張書寫的信件。該詞在古代多用于正式或文學性的文字交流,如私人信函、官方文書等。


2. 結構與來源


3. 使用場景與文獻用例


4. 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箋牍”“書劄”“信劄”等,現代多稱“書信”或“信件”。

别人正在浏覽...

阿羅耶敗井頽垣柸珓博具補貼長恨遲頓當案盜宄道語典谟獨立國貳車二丑發登粉本風起浪湧風聞言事孚信敢幹甘貧格登登骾諒閣诏貫陌桂父衡度鴻經穽房靠子空然恡固溜跑六月霜龍子昧色棉袍子魔行難苦逆眚髼鬙破戒竊權屈草曲成仁譽榮昌阮家集散水花舌敝詩史蝨蠅鼠穴黍粽司務長素霰它它藉藉渟蓄外爺午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