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歌舞的意思、歌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歌舞的解釋

[song and dance] 合稱歌唱與舞蹈

歌舞晚會

詳細解釋

(1).歌唱和舞蹈。《詩·小雅·車舝》:“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鄭玄 箋:“雖無其德,我與女用是歌舞相樂,喜之至也。”《新唐書·西域傳上·于阗》:“人喜歌舞,工紡績。” 宋 林升 《題臨安邸》詩:“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 歌舞幾時休?” 魯迅 《集外集·贈日本歌人》:“莫向遙天望歌舞,《西遊》演了是《封神》。”

(2).謂且歌且舞予以頌揚。《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陳氏 之施,民歌舞之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歌舞是由“歌”與“舞”組合而成的聯合式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歌唱與舞蹈相結合的藝術形式。《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将其定義為“唱歌和舞蹈的合稱”,強調其表演性與藝術表達的綜合性。在曆史發展中,歌舞既是儀式活動載體,如《周禮》記載的“六代之樂”,又是大衆娛樂形式,唐代《教坊記》詳錄宮廷歌舞規模達11463人。

從文化功能角度,歌舞承載三大社會價值:一是祭祀功能,《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二是教化作用,《禮記·樂記》提出“樂者,德之華也”;三是情感表達,漢代傅毅《舞賦》描述“歌以詠言,舞以盡意”。成語體系中的“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等,印證了其在漢語文化中的深層滲透,《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收錄相關成語17條。

現代語境下,歌舞呈現多元化發展。據《中國藝術發展報告》(中國文聯,2023),融合數字技術的沉浸式歌舞劇觀衆覆蓋率達63%,非遺歌舞項目列入聯合國名錄者已達12項。學術研究領域,《民族藝術》期刊2024年刊文指出,原生态歌舞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文化認同構建作用,田野調查數據顯示其促進地方旅遊收入增長28.7%。

網絡擴展解釋

“歌舞”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歌舞”是歌唱與舞蹈的合稱,指通過音樂、歌詞和肢體動作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例如“歌舞晚會”即指包含歌曲和舞蹈表演的綜合性演出。


二、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1. 古代典籍

    •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陳氏之施,民歌舞之矣”,此處“歌舞”表示百姓通過歌唱舞蹈頌揚功德。
    • 《詩·小雅·車舝》提到“式歌且舞”,鄭玄注解為“用歌舞表達喜悅”,體現其情感表達功能。
  2. 文學與史書

    • 《三國演義》第八回描述女子“教以歌舞”,反映古代歌舞作為技藝培養的傳統。
    • 《新唐書·西域傳》記載于阗國人“喜歌舞,工紡績”,說明歌舞在古代社會文化中的地位。

三、引申含義

  1. 頌揚與贊美
    如《左傳》中“歌舞”隱含對德政的稱頌,延伸為通過藝術形式表達認可。
  2. 遊逸安樂
    《左傳·莊公二十年》提及“歌舞不倦,樂禍也”,此處含貶義,指過度享樂。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歌舞”多指舞台表演藝術,如音樂劇、民族歌舞等,兼具娛樂性與文化傳承功能。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左傳》《三國演義》等原著,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足僧班聯憋性啵啵赤膽忠心齒年舂人詞華典贍大凡匒匌德碑調勰定編堤垸飯感方伯房友飯桌豐絜封豕長蛇奮拳管城君龜版和絃恢發掍合挾撓匠理疾夫靖默濬哲棵兒蝰蛇酷吏來得連梃率由沒汩彌天子穆穆純純牛喘痞積披沙罄控麝箋身廢名裂識時達務數據庫摅寫送鈎損人肥己胎膜逃生子天養條貫停塌投讬徒生王昌齡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