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制的皮衣。古代供君王所服。《周禮·天官·司裘》:“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良裘,王所服也。” 孫诒讓 正義:“王所服凡冕服弁服之裘,皆是以尊者所親禦,當擇毛物純縟,人功密緻者獻之,故稱良裘。”
(2).《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孔穎達 疏:“言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後以“良裘”喻先輩高超的技藝。 唐 何延之 《蘭亭始末記》:“ 右軍 亦自愛此書,留付子孫,傳之七代孫 智永 ……捨家入道,俗號 永禪師 。禪師克嗣良裘,精勤此藝,常居 永欣寺 閣上臨書。”
“良裘”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綜合古典文獻及注釋可作如下解釋:
本義:君王所穿的精緻皮衣
引申義:比喻技藝傳承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服飾制度或文化傳承的語境。若需更完整文獻例證,可參考《周禮》《禮記》原文及漢唐注疏。
良裘是一個漢字詞,通常用來形容皮毛很好的裘皮。良裘表示一種高質量的皮革制品,通常用于制作高檔的衣物和裝飾品。
良裘的拆分部首為衣(yī),分解成:“⺲”(衣的底邊是斜的)、“⻂”(内側略帶一點彎曲)。
良裘的總計筆畫數為12畫:衣(5畫)+ 尚(7畫)。
良裘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良裘之什》一篇中,被認為是先秦時期流行的一首民間歌謠。這首歌謠描述了人們制作高質量裘皮的過程和技術,體現了古人對于優質皮革制品的推崇。
良裘的繁體字為「良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良裘隻有兩個字:良、裘。
1. 她穿着一件質地柔軟的良裘,顯得典雅高貴。
2. 他制作出了一件漂亮的良裘,被人們贊美不已。
良美、裘馬、裘皮、良朋、良心。
良物、優質、上品。
劣質、次品、破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