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掃盲的意思、掃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掃盲的解釋

[eliminate illiteracy;sweep out illiteracy] 指進行識字教育,清除文盲

掃盲運動

詳細解釋

掃除文盲。對不識字或少識字的進行識字教育。 趙樹理 《三裡灣·從旗杆院說起》:“到一九五二年,到處搞掃盲運動,縣裡文教科急于完成掃盲工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掃盲”指通過基礎教育消除文盲現象,主要針對不識字或識字量不足的群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标準
    掃盲的核心是識字教育,目标是讓文盲(識字量≤500字)和半文盲(500字<識字量≤1500字)掌握基本讀寫能力。例如,中國曾通過掃盲班、夜校等形式開展相關活動。

  2. 實施方式
    包括集中授課、社區教育、婦女專項班等。例如趙樹理在《三裡灣》中描述的1952年掃盲運動,反映了當時通過基層工作快速推進掃盲的特點。

  3. 意義與擴展
    掃盲不僅是識字教育,還涉及消除知識鴻溝,提升生活技能和社會參與能力。國際掃盲日(9月8日)的設立也體現了全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4. 英文表達
    掃盲的英文翻譯為“eliminate illiteracy”或“sweep out illiteracy”。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或教育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掃盲

掃盲是指幫助那些缺乏文化知識或者基本教育的人改善其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掃盲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掃和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掃是由手部的扌部首和川部首組成,表示動作“用手移開、清除”。盲由目部首和艹部首組成,表示“看不見、視力喪失”。整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數分别是扌川兩畫和目艹兩畫。

來源

掃盲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時期,意為幫助那些不識字的人獲得基本的文化教育,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繁體

在繁體漢字中,掃盲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掃盲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掃的古字形為“掃”,表示用手帶動物體移開。盲的古字形為“盳”,表示看不見。

例句

1. 他一直緻力于掃盲工作,幫助農村地區的孩子們學會基本的讀寫。

2. 這個社區成立了一個夜校,用于掃盲和培訓成年人的技能。

組詞

1. 掃地:用掃帚清除地面上的垃圾。

2. 掃描:用光線或電子器件掃視并轉化為圖像或信息。

3. 掃帚:一種常見的清掃工具,用來打掃地面。

近義詞

1. 教育:通過學習和指導提高個人的知識和技能。

2. 提高認識:增加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

反義詞

盲從:盲目地依從他人的意見或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