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藍的意思、出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藍的解釋

“青出于藍”的略語。謂以新的面貌出現,遠勝于原有事物。多用以比喻弟子勝過老師。 宋 蘇轼 《與朱康叔書》:“ 天覺 出藍之作,本以為公家寳,而公乃輕以與人。” 金 元好問 《密國公璹》:“﹝ 密子瑜 ﹞少日學詩于 朱巨觀 ,學書于 任君謨 ,遂有出藍之譽。” 明 楊慎 《丹鉛雜錄·五代史學史記》:“ 李耆卿 謂公之《五代史》,比《順宗實録》有出藍之色,似矣。”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吳 ( 吳梅村 之孫)在席上《題盆中飛白竹》雲:‘ 渭水 清風譜,流傳有别支。出藍誇逸品,飛白擅奇姿。’”此謂勝過同類事物。參見“ 青出於藍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出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出藍”是成語“青出于藍”的縮略形式,原指靛青色染料是從蓼藍草中提取而來,但顔色比原植物更深。後引申為比喻學生超越老師,或後人成就超過前人。

二、出處與典故

  1. 《荀子·勸學》提出核心概念:“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2. 蘇轼《與朱康叔書》中曾用“出藍之作”形容天覺的作品超越原有水平。
  3. 元好問在《密國公璹》中以此詞贊譽密子瑜的詩文造詣超過其老師朱巨觀。

三、用法特點

四、近義延伸

與“冰寒于水”“後來居上”等成語構成近義關系,但更強調通過繼承實現創新突破的特質。

注: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評論或學術讨論中。如需具體古籍例證,可參考《荀子》原文或蘇轼相關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藍》這個詞意思是指創作或表演的時候,突破傳統束縛,大膽創新,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和個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出」字的部首是「凵」,共5個筆畫; - 「藍」字的部首是「艹」,共14個筆畫。 來源: 「出藍」這個詞是由「出」和「藍」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出」表示脫離、放出、顯露等意思,而「藍」則指的是一種顔色,也可以引申為指向某種情感或狀态。 繁體: 「出藍」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書寫為「出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出藍」這個詞的寫法和現代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别。 例句: 1. 他以他獨特的風格出藍,成為了一位備受矚目的藝術家。 2. 這部電影在劇情和視覺效果上都出藍,赢得了觀衆們的喜愛。 組詞: 多少、出類拔萃、出奇制勝 近義詞: 脫穎而出、獨具特色、别開生面 反義詞: 墨守成規、墨綠、沙丘主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