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刻的意思、午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刻的解釋

正午,中午。《老殘遊記》第十九回:“ 宮保 酷願一見,請明日午刻到文案為要。” 王統照 《沉船》:“午刻的晴光罩着一簇簇柞樹林。” 茅盾 《春蠶》二:“一切都準備齊全了時,太陽也近午刻了,飯鍋上水蒸氣嘟嘟地直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午刻”是漢語中一個表示時間的詞彙,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午刻(拼音:wǔ kè)指正午或中午時分,即太陽升至天空最高點的時段。這一概念在古代文獻和現代文學作品中均有使用。

二、詳細解析

  1. 時間劃分

    • 古代将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午時”對應現代時間的11:00至13:00,“刻”為時間單位,每時辰分八刻(每刻約15分鐘)。因此,“午刻”可指午時内的某一具體時刻,如“午時五刻”約為12:15。
    • 也有文獻将“刻”視為更粗略的劃分,如“午刻”直接代指正午。
  2. 延伸含義
    在成語用法中,“午刻”可比喻時間流逝之快,常用于形容忙碌或充實的場景。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背景

古代計時方式中,“午時三刻”因與刑罰關聯而廣為人知,但“午刻”單獨使用時無特殊文化寓意,僅為中性時間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時間制度或詞語出處,可參考《老殘遊記》等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午刻(wǔ k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具有特定的意義和用法。下面将逐一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午刻由“午”和“刻”兩個字組成。其中,“午”字的部首是“十”,它的總筆畫數是4。而“刻”字的部首是“刀”,它的總筆畫數是4。 來源:午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原本主要指的是在中午的時刻。由于中國古代以日升日落等劃分時間,中午約在早上九點至下午三點之間,所以午刻指的就是這個時間段。 繁體:在繁體字中,午刻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午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午刻的形式和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下面給出午刻這個詞的兩個例句。 1. 他一直忙到午刻才找時間吃午飯。 2. 我喜歡在午刻的時候出去散步,享受陽光和新鮮空氣。 組詞:根據午刻這個詞的詞性和含義,可以進行相關的組詞。例如:午飯、午休、午夜等。 近義詞:與午刻有相似意義的詞語有:中午、正午、午時等。它們都可以用來表示在一天中的中間時刻。 反義詞:午刻的反義詞主要有:早晨、下午、晚上、深夜等。這些詞語表示在一天中不同的時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