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冬至點的意思、冬至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冬至點的解釋

黃道上最南的一點。冬至這天太陽在這個位置,故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冬至點是中國傳統曆法和天文學中的重要概念,指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最南端的位置,即黃經270°時的時空節點。這一現象對應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通常出現在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從漢語詞典釋義來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冬至點定義為“太陽到達黃經270°時的位置”,強調其作為天文坐标的特性。天文學中,冬至點标志着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此後太陽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陽氣始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布的《中國天文年曆》指出,冬至點的計算需結合地球公轉軌道參數及歲差修正,體現精密的天體運動規律。

在傳統文化層面,冬至點被賦予陰陽轉化的哲學内涵。《周髀算經》記載“冬至極南,夏至極北”,以圭表測影驗證冬至點位置,奠定古代曆法基礎。民俗典籍《中華民俗大典》記載,民間通過祭祀、食俗(如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呼應冬至點的自然節律,形成“冬至大如年”的文化認同。

網絡擴展解釋

冬至點是一個天文學概念,指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對應位置。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冬至點是黃道上最南端的點,當太陽運行到此處時,北半球迎來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标志着冬至節氣。此時太陽的直射位置到達南回歸線(約南緯23°26′),南半球則相反。

2.位置變化與歲差

由于地球自轉軸的周期性擺動(歲差),冬至點并非固定。每年它會沿地球公轉的反方向移動約50.26角秒,導緻冬至點在地球軌道上逐漸西移。

3.天文學意義

4.傳統與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冬至被稱為“冬節”“亞歲”,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是重要的祭祀和團圓節日。


提示:如需了解歲差對冬至點的具體影響或節氣文化細節,可參考天文學專業資料或曆法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遨翔自得半閑堂暴恣筆伐口誅不謀而合采覽殘照擦生生炒青床銳串杖錯喉典墳定甆東轉西轉紛挐鋼筋混凝土結構挂練骨朵子直歸鶴好女兒花會射回雪護勇澆淺介立勁歌金天缙雲司眷矚浚谷隽賢裂文令容麗天論谥賣直僻怪氣不憤竊據要津青山館任賢參參沙輪山島扇傘善為說辭示問數日惡樞憲司搏松香水探赜索隱套房钿波湍悍罔養相莊如賓銜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