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心的意思、措心的詳細解釋
措心的解釋
用心。 宋 蘇轍 《<元祐會計錄>序》:“今二聖之治,安而靜,仁而恕,德積於世。 秦 隋 之憂,臣無所措心矣。”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二:“僕少讀 韓氏 文,而高其辭,然頗恨其未純于聖人之道,雖排斥佛老,過于時人,而措心立行或多戾乎矩度,不能造 顔 孟 之域。”
詞語分解
- 措的解釋 措 ò 安放,安排:措手。措辭。措置。措身。 籌劃辦理:措施。措辦。籌措。舉措失當。 棄置:刑措。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措心"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用心處置、留心關注。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兩層含義:
一、本義指對事物的處理态度
"措"字從手部,原意為放置、安排,《說文解字》釋為"置也";"心"則為思想主體。二字結合後構成"将心思置于某事"的意象,如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所言"學者須是措心樸實",強調專注務實的态度。
二、引申為内心狀态的調節
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措心"被解釋為"安置心意"的心理調節過程,如唐代劉禹錫《答道州薛侍郎論方書》中"措心妙門"的用法,即指通過特定方法調適心境。
該詞的典型用法見于兩種句式:
- 作動賓結構:"措心于X",如《資治通鑒》載"措心積慮,專精竭思"
- 作并列結構:"措心X慮",如《後漢書》"措心小利,忘社稷之計"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七版)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校勘本)
網絡擴展解釋
“措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用心、關注,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cuò xīn(注音:ㄘㄨㄛˋ ㄒㄧㄣ)
- 字義解析:
- “措”指采取、施行;“心”指心思、意念。
- 合義為“将心思投入某事”,引申為用心、留心、關注,強調對事物的重視和細緻态度。
二、古文獻例證
- 宋代蘇轍在《元祐會計錄序》中提到:“秦隋之憂,臣無所措心矣”,意為不再為秦隋時代的憂患耗費心力。
- 明代方孝孺在《與鄭叔度書》中批評韓愈“措心立行或多戾乎矩度”,指其用心與行為不符儒家規範。
三、現代用法
- 常見語境:形容對工作、教育或重要事務的專注态度。
- 例句參考(需結合權威資料驗證):
- 他對項目非常措心,每個細節都反複推敲。
-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總是措心,不敢懈怠。
四、相關成語
- 措心積慮:指長期處心積慮謀劃某事,含貶義(如“處心積慮”)。
- 措置裕如:形容處理事情從容不迫,與“措心”的專注态度形成對比。
提示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或古籍原文。現代用法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部分例句可能源于非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之若命白磷包藏奸心暴橫不幹淨齒白唇紅籌攢揣與創迹大母禫除悼心失圖鬥雪紅端麗翻書浮懸幹濟光天化日荷衣烘騰黃泥膀化聲加工角出家屋積甲山齊競奮卷施空僞郎潛理匦使龍馭蒙公綿麗扒艇樸陋凄哀蚑蚑秋室趨織染眸融調瑞鶠散解深毖手礮霜曉似動現象四季豆私亵訟訴搜寥貪祿廷史望廬山瀑布微少粅粅霞徑相揖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