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less;dispirited] 困頓不振;意志消沉
神志委靡
(1).柔順。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人述夢》詩:“雅步極嫣妍,含辭恣委靡。”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一日即位,無所易置,左右驅使皆委靡聽順,無一人敢偃蹇者。”
(2).頹唐,不振作。 唐 韓愈 《送高閑上人序》:“頽堕委靡,潰敗不可收拾。”《明史·範濟傳》:“邇來士習委靡,立志不弘,執節不固。” 沙汀 《催糧》:“ 汪二 是個矮架子青年農民,骨骼寬大,氣色卻很委靡。”
“委靡”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形容精神狀态或意志力的消沉、頹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狀态。例如:“他最近工作壓力大,顯得委靡不振。”
詞性構成
由“委”(曲折、衰敗)和“靡”(倒下、分散)組成,屬并列式結構,強調因内在或外在因素導緻的頹廢狀态。
古代用法中的柔順義
早期文獻如南朝梁王僧孺的詩句“含辭恣委靡”中,“委靡”曾表示柔順、謙态度。但這一含義在現代已較少使用。
現代常用義
現代多指消極的精神狀态,如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描述“頹堕委靡”,形容潰敗不可收拾的頹唐。
適用場景
可用于描述個人情緒(如“神志委靡”)、群體風氣(如“士習委靡”)或具體行為表現(如“委靡地癱坐”)。
“委靡”與“萎靡”為異形詞,可通用(如提及),但現代更傾向使用“萎靡”表示植物枯萎的引申義,而“委靡”側重精神層面。
委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精神或身體疲乏不振、疲勞困頓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委(女+爿),共9畫
靡(革+未+缶),共15畫
來源:
委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九思》這一篇古文中,被用來描寫楚國處于下屈服、衰落的境地。
繁體:
委靡的繁體字為「蔚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委靡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委靡的寫法分别為「委咪」和「菋咪」。
例句:
1. 他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感到委靡不堪。
2. 天氣炎熱,她走了幾步就覺得委靡不堪。
組詞:
委靡的相關詞語有委頓、頹靡、疲憊、倦怠等。
近義詞:
委靡的近義詞有疲乏、沉重、無力、困頓等。
反義詞:
委靡的反義詞有精神煥發、充滿活力、精力充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