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靡的意思、委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靡的解釋

[listless;dispirited] 困頓不振;意志消沉

神志委靡

詳細解釋

(1).柔順。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人述夢》詩:“雅步極嫣妍,含辭恣委靡。”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一日即位,無所易置,左右驅使皆委靡聽順,無一人敢偃蹇者。”

(2).頹唐,不振作。 唐 韓愈 《送高閑上人序》:“頽堕委靡,潰敗不可收拾。”《明史·範濟傳》:“邇來士習委靡,立志不弘,執節不固。” 沙汀 《催糧》:“ 汪二 是個矮架子青年農民,骨骼寬大,氣色卻很委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委靡(亦作“萎靡”),現代漢語中多寫作“萎靡”,指精神不振作,意志消沉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用法等角度詳細解析:


一、權威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示例:委靡不振|神情委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更詳:頹喪,不振作。

    引例:漢代王充《論衡·程材》:“衰世之士,志彌潔者身彌賤,佞彌巧者官彌尊,刀筆庸生得以成其文,世俗委靡。”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年版。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強調用法:“萎靡”為規範寫法,“委靡”雖可通但較少用。

    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二、詞源與構成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1. 描述精神狀态

    • 例:他因長期失業而委靡不振。
    • 近義:頹唐、消沉、沮喪。
    • 反義:振奮、昂揚、煥發。
  2. 文學與曆史用例

    • 魯迅《書信集·緻台靜農》:“友人委靡不振,我亦困頓,筆耕艱澀。”
    • 《明史·傅宗龍傳》:“宗龍見士卒委靡,泣而誓師,然終難振。”

四、相關辨析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M].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3. 李行健.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網絡擴展解釋

“委靡”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形容精神狀态或意志力的消沉、頹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狀态。例如:“他最近工作壓力大,顯得委靡不振。”

  2. 詞性構成
    由“委”(曲折、衰敗)和“靡”(倒下、分散)組成,屬并列式結構,強調因内在或外在因素導緻的頹廢狀态。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古代用法中的柔順義
    早期文獻如南朝梁王僧孺的詩句“含辭恣委靡”中,“委靡”曾表示柔順、謙态度。但這一含義在現代已較少使用。

  2. 現代常用義
    現代多指消極的精神狀态,如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描述“頹堕委靡”,形容潰敗不可收拾的頹唐。

  3. 適用場景
    可用于描述個人情緒(如“神志委靡”)、群體風氣(如“士習委靡”)或具體行為表現(如“委靡地癱坐”)。

三、例句參考

  1. 正面語境:
    “我們不應有委靡的精神狀态。”(作定語)
  2. 消極語境:
    “他因失敗打擊而委靡不振。”(作謂語)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補充說明

“委靡”與“萎靡”為異形詞,可通用(如提及),但現代更傾向使用“萎靡”表示植物枯萎的引申義,而“委靡”側重精神層面。

别人正在浏覽...

騃穉敖民百泉不勝衣采暖參軍戲乘邊宸旨池幹催吐劑啖養督齊耳屏翻複無常芳躅顧愛館甥觀者如織汗褟黑裘鹖雀華箋隳形捇拔胡七亂八見義當為借孝錦官謹勵钜屏客旅浪浪量體重亮許廉平栗裡靈童樓阙明敏你貪我愛農本偏善虔刀晴碧晴爽曲燕尚方仗上嗣蛇鑽竹洞﹐曲心還在市容屬郡私造俗輩雖死猶生訴諸公論天喜挑散枉絕校計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