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陸次的意思、陸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陸次的解釋

駐紮于陸上。《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冬十二月,講《禮記》通,使太常以太牢祀 孔子 於辟雍,以 顔淵 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孫權 自十數年以來,大畋 江 北,繕治甲兵,精其守禦,數出盜竊,敢遠其水,陸次平土,此中國所願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陸次”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陸地與水域的交界區域,常見于古代文獻及地理描述。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修訂版)記載,“陸”指代平坦的陸地,“次”在此處引申為邊界或過渡地帶,二字合稱特指水陸相接的地理空間。

從字源學角度分析,“陸”字甲骨文形似階梯狀土丘,印證《說文解字》“高平曰陸”的本義;“次”字金文作帳篷狀,原指行軍駐紮處,後衍生出“所在之處”的抽象義(《漢字源流大典》,中華書局,2018)。二者的結合體現了古人觀察自然地貌的精準,如《水經注·卷五》載“陸次臨河,舟楫輻辏”即描述黃河沿岸的水陸樞紐。

在具體文獻應用中,“陸次”多與交通、軍事相關聯。明代《籌海圖編》提及“倭寇登陸,必擇陸次平緩處”,此處特指海岸與陸地間的平緩過渡帶(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現代地理學研究中,該詞常與“潮間帶”“河漫灘”等專業術語形成概念對照(《地理學名詞》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21)。

網絡擴展解釋

“陸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駐紮于陸上,常用于描述軍隊或人員在陸地的臨時駐紮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2. 相關延伸


3.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三國志》相關注釋或古代軍事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闇闇百尋犇流辨合兵盟步雲喘月吳牛初魄琮玺打定主意蹬躂擱栅公燕彀張豪父豪勇黑津津華旦婚耦尖子寖染迥徹訣門科鬥煉金陵岑梨頭荔枝奴隆窯落晖闵默慕望耐心耐腸排練陪敦強本弱支褰樹清捷秋螀求人企望濡泃潤緻三铉灑削善陣者不戰盛馔攝勇石渠屍玩束水宿秀泰陵堂印通行無阻筒米秃頭想要消得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