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卷軸裝的意思、卷軸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卷軸裝的解釋

圖書裝訂法之一。把若幹張紙粘連成長幅,用木棒(也有用金、玉、瓷、象牙等)做軸,從左到右卷成一束,稱為一卷。一般高約一尺,長約數尺到二、三丈。 唐 以前書籍多出抄寫,裝成卷子。後來的書沿稱卷數,即源于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卷軸裝是中國古代書籍和書畫作品的重要裝幀形式,其核心特點是通過粘連紙張或缣帛形成長卷,并配以軸杆進行收卷保存。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結構

卷軸裝(scroll binding)指将印頁或書寫材料按規格裱接後,兩端粘接于圓木、玉石、象牙等軸材上,卷成束的裝訂方式。其結構包含: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脫胎于簡策裝訂形式,帛書時期(春秋戰國)已出現卷軸雛形;
  2. 盛行期:東漢至隋唐,隨紙質書籍普及成為主流裝幀,唐代韓愈詩中“插架三萬軸”即描述此形态;
  3. 演變:宋代後逐漸被經折裝、冊頁等取代,但書畫裝裱沿用至今。

三、特點與應用

四、文化意義

卷軸裝不僅代表古代書籍形制的演變,更承載了文化傳承功能。其“卷”的計量方式影響後世文獻分類,如《四庫全書》仍以“卷”為單位。

(注:如需了解其他裝幀形式如旋風裝、經折裝,可參考的擴展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卷軸裝》的意思

《卷軸裝》是一個中國傳統的裝飾品名稱,既是一種文化載體,也是一種裝飾品。它通常由絹、紙或皮革等材料制成,以卷軸形式展示。

《卷軸裝》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卷軸裝》的拆分部首為“卩”和“衣”,它的總筆畫數為12筆。

《卷軸裝》的來源

《卷軸裝》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圖書裝裱。在古代,書籍使用扁平的翻頁方式進行讀寫,而卷軸則是一種更為古老的書籍形式。後來,卷軸裝的概念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的藝術品。

《卷軸裝》的繁體

《卷軸裝》的繁體字形為「卷軸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卷軸裝」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保持了相似的形态和意義。例如,「卷」字可能更為扁平,「軸」字可能更為簡潔。

《卷軸裝》的例句

1. 他用精美的卷軸裝裝飾了書房的牆壁。

2. 這幅卷軸裝的字畫是一個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卷軸裝》的組詞

- 卷軸:指卷曲成軸形的書籍或裝飾品。

- 裝飾品:指用于裝飾或美化環境的物品。

《卷軸裝》的近義詞

- 卷軸書:和卷軸裝類似,是一種以卷軸形式展示的書籍。

《卷軸裝》的反義詞

- 扁平裝:指一種以扁平形式展示的裝飾品或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