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肉親的意思、骨肉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肉親的解釋

指血統關系親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 唐 杜甫 《戲贈阌鄉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宮當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 明 劉基 《丙申二月别紹興諸公》詩:“豈無骨肉親?太半生死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骨肉親"是漢語中表達血緣至親關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三個層面解析:

  1. 詞源本義 "骨"與"肉"在人體結構中互為依存,《黃帝内經》載"骨為幹,肉為牆"(《靈樞·經脈》),構成生命基礎。《漢語大詞典》釋義"骨肉"為"比喻至親,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強調生理層面的血脈聯結。

  2. 文化引申 儒家典籍《禮記·檀弓》提出"骨肉之親,無絕也",賦予其倫理價值。漢代班固《白虎通義》進一步闡釋:"父子者,何謂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子者孳也,孳孳無已也",規範了親緣關系的道德義務。

  3. 語義演變 現代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該詞組的語義場已擴展至拟親緣關系,如"情同骨肉"等修辭用法。但核心仍保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所載定義:"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

該詞組的語義張力源于生物學關聯與社會倫理的互文,在漢語親屬稱謂系統中具有原型意義,其曆時演變反映了華夏文明對血緣倫理的價值建構。

網絡擴展解釋

“骨肉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血統關系極為親密的直系或近親家庭成員,包括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等。該詞強調血緣紐帶帶來的天然情感聯結,常用來形容難以割舍的親情關系。

二、文學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杜甫的《戲贈阌鄉秦少府短歌》:“同心不減骨肉親”,通過詩句将深厚友情比作血緣親情,凸顯情感濃度。明代劉基的詩作中亦用“骨肉親”表達因戰亂導緻的親人離散之痛。

三、延伸含義
除字面血緣關系外,該詞也可比喻情感深厚如親人的非血緣關系,例如摯友或緊密的夥伴。例如陶淵明詩句“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即擴展了其内涵。

四、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骨肉至親”“至親骨肉”,反義詞則如“形同陌路”。成語“骨肉相殘”則描述親人互相傷害的極端情況。

五、例句參考

  1. “信任與骨肉親情,讓家庭關系更加牢固。”(現代語境用法)
  2. “戰亂中骨肉分離,生死相隔。”(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演變或更多文學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劉基的相關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無瑕八辔辯察裨師不露神色布襪青鞋仇對楚嚴鼓寸飈打底子颠東方才放野反映論豐翳負闆袴貫花國曆恒星光譜型荒弊揮發性貨資鑒觀精勤急弦卷擄阬穽轑铛練字靈淑離枝魯連子蒙厚命侶木綿鳥焚魚爛齧龁鈕子破冢書瓊芳阙違屈盡羣子阒然舍講身體鍛煉史諜使驿時直天策通放銅雀台頭廳微文深诋閑伴憸崄小兒小潔襲承諧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