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肉親的意思、骨肉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肉親的解釋

指血統關系親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 唐 杜甫 《戲贈阌鄉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宮當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 明 劉基 《丙申二月别紹興諸公》詩:“豈無骨肉親?太半生死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肉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血統關系極為親密的直系或近親家庭成員,包括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等。該詞強調血緣紐帶帶來的天然情感聯結,常用來形容難以割舍的親情關系。

二、文學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杜甫的《戲贈阌鄉秦少府短歌》:“同心不減骨肉親”,通過詩句将深厚友情比作血緣親情,凸顯情感濃度。明代劉基的詩作中亦用“骨肉親”表達因戰亂導緻的親人離散之痛。

三、延伸含義
除字面血緣關系外,該詞也可比喻情感深厚如親人的非血緣關系,例如摯友或緊密的夥伴。例如陶淵明詩句“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即擴展了其内涵。

四、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骨肉至親”“至親骨肉”,反義詞則如“形同陌路”。成語“骨肉相殘”則描述親人互相傷害的極端情況。

五、例句參考

  1. “信任與骨肉親情,讓家庭關系更加牢固。”(現代語境用法)
  2. “戰亂中骨肉分離,生死相隔。”(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演變或更多文學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劉基的相關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肉親的意思

《骨肉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血緣親屬之間的親近關系。它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血緣紐帶和情感聯繫。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骨肉親》的拆分部首是骨(骨骼)、肉(肉體),具體的筆畫數分别為10畫和6畫。

來源和繁體

《骨肉親》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最早見于元朝陳光《播榆錄》,意味着骨骼相連的親屬間擁有至親的血緣關系。

在繁體字中,骨肉親的寫法為「骨肉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骨肉親在古時候的書寫形式為「骨肉親」。

例句

他們兄弟倆骨肉親,一直互相關心着對方。

組詞

血緣親屬、骨肉團聚、親人關系、親情深厚

近義詞

親近如一、親如手足、手足情深、骨肉相連

反義詞

素不相識、過眼雲煙、水火不容、勢同水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