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詐僞澆薄。《漢書·匡衡傳》:“今之僞薄忮害,不讓極矣。” 三國 魏 阮籍 《通易論》:“君子是以行重於恭,喪重於哀,篤僞薄也。”《南史·謝方明傳》:“且當今人情僞薄,不可以古義相許。” 清 龔自珍 《與人箋三》:“從吾子之行,必且曰:恭敬為僞薄,胡不與人坦夷而酣嬉?”
(2).浮華輕巧。《漢書·貢禹傳》:“去甲乙之帳,退僞薄之物,修節儉之化,驅天下之民皆歸於農。”
“僞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籍用例及現代語境綜合理解。以下是具體解釋及用法分析:
詐僞澆薄(指人品或風氣)
形容人虛僞狡詐、情感淡薄的社會狀态,常見于古籍對道德衰敗的批判。例如《漢書·匡衡傳》提到“今之僞薄忮害,不讓極矣”,意為當時社會欺詐刻薄的風氣已至極點;《南史·謝方明傳》也指出“人情僞薄,不可以古義相許”,強調人際信任的缺失。
浮華輕巧(指器物或作風)
描述事物外表華麗但質地輕薄脆弱,或行為作風虛浮不實。如《漢書·貢禹傳》提到帝王應“退僞薄之物”,主張摒棄華而不實的器物以推行節儉。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于書面讨論或對曆史文獻的解讀。需注意其貶義色彩,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明确指向“虛僞”或“浮華”的維度。
提示:以上解析綜合了《漢書》《南史》等古籍用例及現代網絡釋義。如需查詢更多古籍原文片段,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僞薄是指表面虛僞或假意的态度或行為。該詞的部首可以拆分為艹(草字頭)和日,總共有8筆。來源于中文,是現代漢語詞彙,屬于口語中的流行詞彙。
如果将僞薄轉換成繁體字,它将變成「偽薄」。在繁體字中,「僞」和「薄」的字形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僞薄」這個詞并不存在。因為漢字從古代到現代有着不同的用法和變化,一些現代詞彙在古代是沒有對應字的。
以下為一些關于僞薄的例句:
1. 他平時對人很客氣,但其實他的假意太過明顯了,完全是在做僞薄。
2. 在社交場合上,很多人會故意裝出一副僞薄的态度,以取得他人的好感。
以下是一些與僞薄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僞善、僞裝、薄情、薄幸
近義詞:虛僞、假意、做作、僞裝
反義詞:真誠、真實、坦誠、真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