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vel the ground] 平整土地
(1).平坦的地面。《左傳·隱公九年》:“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雪。”《史記·吳王濞列傳》:“ 吳 多步兵,步兵利險; 漢 多車騎,車騎利平地。”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歇鞍到平地,倏逢 錦城 樂。”
(2).平整地面。《論語·子罕》:“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3).猶言突然;平白無故。 元 無名氏 《十樣錦》套曲:“誰想驀然平地浪波生,怎知道禍從天降。”《金6*瓶6*梅詞話》第三十回:“﹝ ********* ﹞官祿臨門,平地做了千戶之職,就有如此美事。”《蕙風詞話續編》卷二引 明 曹靜照 《西江月》詞:“鶯兒對對話花梢,平地把人驚覺。”
(4).平穩地;穩當地。《朱子全書》卷十六:“如人過得箇關了,便平地行将去。”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二:“拉車可以平地弄個三毛四毛的,作小買賣既要本錢,而且沒有準能賺出三餐的希望。”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平地漢語 快速查詢。
“平地”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名詞:平坦的地面
指沒有明顯起伏的地形。如《老殘遊記》中“店後有個大坑塘,卻早凍得如平地了”,以及《左傳》提到的“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中的地理描述。
動詞:平整土地
表示将土地整平的動作,如《論語·子罕》中“譬如平地,雖覆一篑,進,吾往也”,強調持續努力的過程。
副詞:突然/平白無故
多用于文學語境,形容事件突發或無端發生。例如元曲《十樣錦》中“蓦然平地浪波生”,以及《金瓶梅詞話》描述西門慶“平地做了千戶之職”。
副詞:平穩地
較少見,表示動作的穩定性,如明代曹靜照詞中“平地把人驚覺”。
擴展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詞性可能變化,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例如“平地”既可指具體地形(名詞),也可指整地行為(動詞),文學化表達中更衍生出比喻義(如突發的變故)。
《平地》是指地面平坦、沒有明顯起伏的地區或地點。通常用來形容地勢平坦,沒有山丘或高低起伏的地方。
《平地》這個詞的部首是“白”字旁,總共有5個筆畫。
《平地》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此外,《平地》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也頻繁出現。
《平地》的繁體字為「坪地」。
在古代,漢字《平地》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具體寫法可參考古代文獻。
1. 在廣袤的大草原上,道路平坦,像一片廣袤的平地。
2. 飛機在降落時,尋找一塊平地降落。
平地跑、平地輪滑、平地擊球
平坦、廣袤、平緩
山地、高地、陡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