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齊冠的意思、齊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齊冠的解釋

又名高山冠、側注。本為 戰國 時 齊王 所服, 秦 滅 齊 得冠,以賜谒者。後遂制為中外官、谒者、仆射之冠。 漢 蔡邕 《獨斷》:“高山冠, 齊 冠也。一曰側注。高九寸,鐵為卷梁,不展筩,無山。 秦 制,行人使官所冠,今謁者服之。禮無文。太傅 胡公 ( 胡廣 )説曰:‘高山冠,蓋 齊王 冠也。 秦 滅 齊 ,以其君冠賜謁者。’”參閱《後漢書·輿服志下》。

即齋冠。又名劉氏冠,長冠。 漢高祖 劉邦 始制,後以為祭服之冠。 漢 蔡邕 《獨斷》:“齊冠,或曰長冠。竹裹以纚,高七寸,廣三寸,形制如闆。 高祖 冠以竹皮為之,謂之‘劉氏冠’, 楚 制。禮無文。鄙人不識,謂之鵲尾冠。”參見“ 齋冠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齊冠”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古代冠帽名稱(讀音:qí guān)

  1. 起源與形制
    原為戰國時期齊王所戴的冠冕,秦滅齊後将其賜予谒者(傳達信息的官員)。漢代沿襲此制,成為中外官、谒者、仆射等官員的正式冠飾。
    又名“高山冠”或“側注冠”,高九寸,以鐵為卷梁,形制簡約無紋飾。

  2. 曆史記載
    東漢蔡邕《獨斷》記載:“高山冠,齊冠也”,說明其與齊國的淵源。


二、成語用法(讀音:qí guān)

指衆人皆戴冠冕,比喻群體中每個人都取得成就或獲得同等榮譽。例如:“科研團隊齊冠,成果斐然。”
(注: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現代多用于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齊冠》的詞義

《齊冠》是一個成語,意指衆人齊頭戴上帽子,象征人們心意相通,彼此一緻。通過這個成語,可以形容衆人的思想、心情或态度完全相同。

《齊冠》的部首和筆畫

《齊冠》的部首是冠字的“冠”部,示意頭部。由于“齊冠”是一個成語,所以沒有單個字的拼音和筆畫。拆分部首和筆畫僅適用于成語中的單個字。

《齊冠》的來源

《齊冠》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上》中,原文為“衆冠皆齊”。後來,人們對此進行了簡化和修改,演變成現在的成語:“齊”代表“衆人”,“冠”代表“戴上帽子”。

《齊冠》的繁體字

《齊冠》的繁體字為「齊冠」。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齊冠》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齊冠》的例句

1. 大家對這個決定沒有異議,完全齊冠。

2. 在重大問題上,我們需要保持團結,齊冠向前。

3. 衆人齊冠,共同為實現目标而努力。

《齊冠》的組詞

沒有特定的組詞,因為《齊冠》本身就是一個成語。

《齊冠》的近義詞

1. 齊心合力

2. 志同道合

3. 衆志成城

《齊冠》的反義詞

1. 心不齊,物不同

2. 意見分歧

3. 不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