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悃質的意思、悃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悃質的解釋

猶質樸。 明 胡應麟 《詩薮·古體上》:“古樂府近代寥寥者:《房中》《郊祀》,典奧難入;《鐃歌》《橫吹》,艱詰難通;《相和》《雜謡》,悃質難會。”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而獨取 太史公 所自為贊、論、序、略者讀之,其句字可謂悃質無華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悃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歸納如下:

  1. 基本詞義
    “悃質”意為質樸、樸實,強調真誠而不浮華的特質。該詞常與“無華”連用為成語“悃質無華”,進一步形容真心誠意、毫不虛假的狀态。

  2. 出處與例句

    • 明代胡應麟在《詩薮》中提到:“《相和》《雜謡》,悃質難會”,指這類古樂府詩歌風格質樸,難以完全領會。
    • 清代周亮工《書影》中評價司馬遷的贊論“悃質無華”,即語言樸實無修飾。
    • 明代艾南英的《答夏彜仲文書》也使用這一表述,強調文字的真實性。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描述作品風格、人物品性等,例如:“他的文章悃質無華,卻直擊人心。”

“悃質”核心在于“質樸真誠”,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悃質

悃質(kǔn zh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和心,并且它有15個筆畫。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悃質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是以“悃”字作為主字,而“質”字作為補字。

悃質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論語·陽貨》一章中。這個詞在文言文中多用來形容人忠誠、堅定不移的特質。

在繁體字中,悃質的寫法為「悃質」。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悃為例,其古字形為「㝢」,其結構是由部首心以及聲旁昆組成的。而質的古字形為「質」。

以下是悃質的例句:

他是一個悃質的人,對朋友始終忠誠。

他的悃質品質值得我深深敬佩。

悃質的近義詞包括忠誠、真誠、堅定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一個人對于信仰、原則、友誼等的忠誠度。

悃質的反義詞可以是虛僞、輕浮、背叛等。這些詞語表示一個人對于信仰或朋友的不忠誠、不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