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人無行的意思、文人無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人無行的解釋

謂文人作風不好或品行不端。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二》:“文人無行,信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棘闱志異》:“ 仁和 葉省三 先生,亦録得一紙,每出以示人,以為文人無行者戒。” 老舍 《反對文人無行》:“我們必須把‘文人無行’這句丑話刷洗幹淨,連一點痕迹也不留。文人必須有行!否則何以對人民、對自己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人無行”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指某些文人作風不良或品行不端正,常用來批評那些雖有文才但道德缺失的人。該詞強調“玩弄文字”與“品行不端”的關聯性。


2.出處與背景


3.語法與用法


4.延伸意義與社會影響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文人道德操守的重視,提醒文人應以身作則,避免因才華出衆而忽視品行修養。現代語境中,也用于批判學術或文化領域的不端行為。


5.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少室山房筆叢》原文及老舍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人無行》的意思

《文人無行》是一個成語,指的是隻懂得讀書而缺乏實際行動能力的人,形容隻有學問而沒有才幹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人無行》的拆分部首是“文”和“行”,部首分别是“文”和“行”,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文人無行》這個成語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家劉基的《陳倉集·雜篇十三》:“論寡人材能,非一人之議也。茲賢陛下自謂‘識其一技,無一知也’,此豈出堯舜之外哉?夫古之聖王,考能于陳力,察忠于行迹。故有不擾邦之德者,必有文武之材。”

繁體

《文人無行》(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沒有統一的規則,但可以參考一些最早的字典。例如,古代寫作「文人無行」。

例句

他是一個典型的文人無行的代表,雖然博覽群書卻對實際問題毫無頭緒。

組詞

文人風雅、文人墨客、無所作為、有為有守

近義詞

書呆子、讀書人、學究

反義詞

文武雙全、兼具才幹、實幹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