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 吴 嗣主 孙晧 从 建业 迁都 武昌 ,丞相 陆凯 进谏,疏中引童谣:“寧饮 建业 水,不食 武昌 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武昌 鱼指 武昌 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秋来倍忆 武昌 鱼,梦著只在 巴陵 道。” 明 李贽 《与刘肖川书》:“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 长沙 水,又食 武昌 鱼。”
“武昌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综合解析:
武昌鱼得名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相关。据《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记载,东吴末帝孙皓欲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引用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劝谏,暗指百姓对迁都的抵触情绪。这一典故使“武昌鱼”首次与地域政治产生关联。
武昌鱼学名为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形目、鲤科,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品种。其体型侧扁呈菱形,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鳞片基部灰白且边缘灰黑,形成独特条纹;头小口窄,腹棱不完全,尾鳍分叉深,这些特征使其与普通鳊鱼区别显著。
武昌鱼以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著称,是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种。其烹饪方式多样,清蒸、红烧皆宜,清代文献已强调“鳞白腹内无黑膜”为品质标准。
部分资料提及武昌鱼别称“黄鳍鱼”“鲮鱼”,但权威文献中其正式别称应为“团头鲂”或“缩项鳊”,可能存在混淆需谨慎引用。
《武昌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等地。它是中国湖鱼的代表品种之一,以其鲜美的肉质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于世。武昌鱼也是中国菜肴中的一道著名菜品,各地也有以武昌鱼为主题的餐厅。
《武昌鱼》这个词可以拆分为:
《武昌鱼》一词来源于武昌区,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行政区。鱼则是指这种具体的鱼类。在繁体字中,武昌鱼的写法为「武昌魚」。
在古时候,「武昌鱼」这个词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以《说文解字》为例,写作「武昌魚」,并附有注释说明。
1. 今晚我们去武昌鱼餐厅品尝一下正宗的武昌鱼。
2. 这道武昌鱼烹饪得非常鲜嫩可口。
3. 武昌鱼的肉质细腻,回味无穷。
组词:武昌鱼料理、武昌鱼汤、武昌鱼香酥等。
近义词:长江鱼、洞庭湖鱼、湖鲜等。
反义词:海鱼、咸水鱼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