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要領。《淮南子·人間訓》:“執一而應萬,握要而治詳,謂之術。”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洪由義》:“雖然,人苟巨富,凡所欲得欲為者無不能, 洪 可謂握要以圖哉。”
握要(wò yào)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握”和“要”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抓住關鍵或核心内容”,強調在理解或處理事物時把握其本質或要點。以下是具體釋義:
動詞性含義
指“掌握要點、抓住核心”。常用于描述對複雜信息或問題的精準提煉,如“發言握要”“分析問題需握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82頁。
示例:
寫總結需握要,避免冗長瑣碎。
名詞性引申
可指“關鍵、精髓”,如“此事的握要在于理清責任”。
來源:《漢語大詞典》(縮印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卷4第102頁。
“握”:
本義為“用手攥住”,引申為“掌控、把握”。甲骨文字形像手持物,後演變為掌控抽象概念(如“握權”“握機”)。
參見:《說文解字注》,許慎(清段玉裁注),中華書局,2013年,第595頁。
“要”:
原指“人體腰部”(《說文》:“身中也”),後引申為“關鍵、綱要”(如“要點”“要旨”)。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87頁。
合成邏輯:
“握要”通過動作(握)與目标(要)的結合,形成“抓住核心”的動賓結構,體現漢語“以具體喻抽象”的構詞特點。
詞語 | 差異點 | 例句 |
---|---|---|
扼要 | 側重“精簡表述” | 報告内容扼要清晰。 |
提要 | 強調“概括提取” | 論文前需寫摘要提要。 |
握要 | 突出“主動掌握關鍵” | 談判中握要方能制勝。 |
學術文獻:
“治學之道,貴在握要。若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梁啟超《中國曆史研究法》)
來源: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1989年,第12卷。
官方文件:
國務院《公文處理辦法》要求公文起草“握要務實,避免空話套話”。
來源:《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2000年頒布。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讀書須握其大要,不可滞于章句。”
來源:《朱子語類》,黎靖德編,中華書局,1986年,卷十。
當代語境中,“握要”更廣泛用于管理、教育等領域,如“握要領導力”“教學握要設計”。
“握要”作為漢語經典詞彙,既承襲古義中對“核心”的把握,又在現代應用中強化了主動性與精準性,是高效溝通與決策的重要思維工具。
“握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ò yào,其核心含義是掌握要領,指在處理事務時抓住關鍵或核心部分。以下為詳細解釋:
“握要”強調從複雜中提煉核心的能力,既可用于學術研究(如讀書方法),也適用于實際管理或決策場景。其内涵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中“以簡馭繁”的智慧。
拜忏罷免鞭呼冰弦丙向不敷補綴滄浪老人滄浪亭蟾鏡春麥粹學典義調罨子東皇太一鳳晨馮驩铗風文分心挂腹服教腐俗負痛高祖冠貴本家庋間和璧隋珠合翮荒恣換毛湖池檢計殲夷家喻戶習镌秩舉座開釁浪猜酪肉年華垂暮黏空齧臂盟俳優畜之辟兵缯輕描淡寫輕言細語窮下屈打成招日家贍恤師古矢如雨下素志桃色五大五兩屋漏雨翔逸先聲顯懿協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