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兩的意思、五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兩的解釋

(1).謂兩隻配成一雙。《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朱熹 集傳:“兩,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乃與冠緌必雙,男女有匹之義合。”

(2).猶言五匹。《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純帛,無過五兩。”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禮記·雜記下》:“納币一束,束五兩。” 鄭玄 注:“納币謂昏禮納徵也。十個為束,貴成數。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今謂之匹。”

(3).五兵技巧。《呂氏春秋·簡選》:“ 晉文公 造五兩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誘 注:“兩,技也,五技之人。” 陳奇猷 校釋引 金其源 曰:“五兩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謂勇士。五兩之士,謂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稱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晉 之五兩, 吳 之多力、利趾, 越 之習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雖出征調,猶選練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測風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籍以觀測風向、風力。《文選·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 李善 注:“兵書曰:‘凡候風法,以雞羽重八兩,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軍營中。’ 許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風也, 楚 人謂之五兩也。’” 唐 獨孤及 《下弋陽江舟中代書寄斐侍禦》詩:“東風滿帆來,五兩如弓弦。” 宋 賀鑄 《木蘭花》詞:“朝來著眼沙頭認,五兩竿搖風色順。”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虜循》:“被他火箭飛來緊。我船五緉見火就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兩”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五種解釋:

  1. 成雙的鞋子或排列
    《詩經·齊風·南山》提到“葛屨五兩”,指葛麻編織的鞋子成雙擺放。朱熹注解“兩”為“二履”,即一雙鞋。王夫之進一步指出“五”通“伍”,指将鞋按行列排列,強調成雙成對的含義。

  2. 古代布帛計量單位
    在婚嫁禮儀中,“五兩”指五匹布帛。如《周禮·地官·媒氏》規定“入币純帛無過五兩”,鄭玄注“兩兩者合其卷”,即五兩即五匹,用于聘禮。

  3. 五兵技巧與勇士代稱
    《呂氏春秋》記載晉文公訓練“五兩之士”,指精通“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的勇士。高誘注解“兩”為“技”,即五種兵器技能。

  4. 古代測風器具
    一種将五兩或八兩雞毛系于高竿上的裝置,用于觀測風向和風力,類似後世的風向标。敦煌曲子詞“五兩竿頭風欲平”即描述此物。

  5. 特殊計量或通假用法
    部分文獻中“五兩”通“五緉”,可能涉及其他計量或特定術語,但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考證。

該詞需結合文獻具體分析,例如在《詩經》中強調成雙,在軍事文獻中指兵器技能,在氣象領域則為測風工具。建議查閱《詩經》《呂氏春秋》等原文及權威注釋(如、2、3)以深入理解不同場景下的用法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兩》的意思

《五兩》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語,意思是五兩黃金的數量。它常用來形容一種将無關緊要的事情誇大為十分重要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兩》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金”。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字

《五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度量衡标準。古代黃金的計量單位是“兩”,而五兩黃金就是指五個黃金的計量單位。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五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和現在有所不同。《五兩》這個詞在古時的寫法中,“五”字的上方會有一個彎曲的橫折線,而“兩”字的寫法也會略微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自命不凡,總覺得自己身家幾乎就是《五兩》黃金。

2. 這個小問題你不必太過擔心,根本不值一提,隻是小事一樁罷了,完全不值一《五兩》。

3. 他總是把一些瑣碎的細節誇大為重要,就像是将一顆豆子誇大為《五兩》黃金。

組詞

組詞方面,與《五兩》相關的常用詞彙有:兩兩相厮殺、兩股勢力、五光十色、金錢萬能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五兩》近義的詞語有:五斤、五錢等。與《五兩》反義的詞語有:一粒沙、一點塵埃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