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貪忍的意思、貪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貪忍的解釋

貪婪殘忍。 漢 劉向 《列女傳·楚成鄭瞀》:“王多寵子,皆欲得國,太子貪忍,恐失其所。” 宋 範仲淹 《奏上時務書》:“又百司之人,本避鄉役,不踰數歲,例與出官,莫非貪忍之徒,絶異孝廉之舉。”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三:“近世持玩好之物眡人者,貪忍之輩,一目而覬覦之心萌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貪忍(tān rěn)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貪”與“忍”二字合成,形容人性中貪婪與殘忍兼具的特質。以下從釋義、典籍用例及近義辨析三方面詳解:


一、單字本義

  1. 《說文解字》釋為“欲物也”,指對財物、權位無節制地索取,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其中“貪”暗含統治者橫征暴斂之欲。

  2. 《說文》注“能也”,本義為忍耐,引申為狠心、殘酷。如《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為人,恭敬愛人,然於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此處暗指項羽對臣屬的殘忍。


二、合成詞釋義

“貪忍”指貪婪且心性狠毒,多用于批判統治者或權貴階層。


三、近義辨析

  1. 貪戾(tān lì)

    側重貪婪而乖張,如《禮記·大學》:“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2. 苛忍(kē rěn)

    強調嚴酷無情,如《新唐書·酷吏傳》評來俊臣“性苛忍,喜反複”。

  3. 暴戾(bào lì)

    泛指兇殘暴虐,如《史記·伯夷列傳》:“盜跖暴戾,其徒誦義無窮。”


四、文化内涵

該詞濃縮傳統倫理對人性陰暗面的批判,如《淮南子·主術訓》雲:“上好貪忍,則下起紛争。” 警示統治者若縱容貪欲與殘忍,必将導緻社會失序。其語義強度高于單用“貪”或“忍”,直指道德淪喪的極端狀态。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 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
  3.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5. 劉安. 《淮南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貪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ān rěn,其核心含義為貪婪殘忍,通常用于形容人性或行為中兼具貪欲與冷酷無情的特質。

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貪”:指對物質、權力等過度追求,不知滿足。
    • “忍”:此處并非“忍耐”,而是古漢語中通“殘忍”之意,表示冷酷、狠心。兩者結合,強化了人性中貪婪與暴戾的雙重負面特征。
  2. 文獻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漢代《列女傳》提及太子“貪忍”可能導緻失勢()。
    • 宋代範仲淹在奏折中批評官員多為“貪忍之徒”,強調其危害性()。
    • 明代《讀書鏡》以“貪忍之輩”形容觊觎他人財物之人()。
  3. 使用語境
    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文學作品中的反面角色,或批判社會現象。例如,形容暴君、權臣的剝削行為,或揭露人性陰暗面。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列女傳》《讀書鏡》等文獻原文,或結合語境分析其在古典文本中的延伸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阜悲旦嬖禦人讒慝之口辰刻吃苦不甘舛殊黜挫頂頭銀兩鬥拳砝碼發越風岚頫眡丐首耕紡耕器苟且因循孤拐好潔後屏貨遺勦捕絞架嚼蛆錦缋錦帙九背向抗性空界瓓玕勒令臨産龍文劍買舩賣工夫悗密謾訑鳥外逆經驽羸頖宮破滅期屬秋搜讓陸三起沙災聖人之年熟門熟路説委司夜太倉稊米堂勇田疇銅礦同心如意猥冒殟殁遐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