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糓旦的意思、糓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糓旦的解釋

即穀旦。良辰。 清 方文 《禊日與蔡芹谿同舟作》詩:“糓旦屬元巳,春雲澹天宇。”參見“ 穀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糓旦”是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糓旦”即“谷旦”,意為良辰、吉日,多用于古代詩文或禮儀場合。該詞由“谷”(美好)和“旦”(早晨/時日)組合而成,整體表達對美好時日的稱頌。

  2. 文獻例證 清代方文《禊日與蔡芹谿同舟作》中“糓旦屬元巳,春雲澹天宇”一句,以“糓旦”指代上巳節這一傳統佳日,體現其吉慶含義。

  3. 構詞解析

    • 旦:在文言文中既可指“日出時”(如“通宵達旦”),也可泛指“某一日”(如“元旦”)。
    • 谷/糓:此處通“穀”,取“善、美好”之意,與“旦”組合強化吉日内涵。
  4. 相關延伸 需注意與“邌旦”(黎明,見《新唐書》)、“鹖旦”(鳥名)等形近詞區分,避免混淆。

建議結合《詩經·陳風·東門之枌》中“谷旦于差,南方之原”等經典用例,進一步體會該詞在傳統文化中的意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糓旦》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糓旦》(gǔ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谷子熟成收割的時候。

拆分部首和筆畫

《糓旦》是由谷字的部首禾和支字的部首方組成。

它的筆畫數是17畫,禾字部分有5畫,方字部分有12畫。

來源

《糓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在谷子成熟收割的季節,人們為了表示谷子的熟成,便用了這個詞來形容。

繁體

繁體版本的《糓旦》為「穀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糓旦》可以寫作「糓暅」或「穀暅」。

例句

1. 這個時候正是糓旦,農民們紛紛忙于谷子的收割。

2. 今年的糓旦時間比往年提前了兩天。

組詞

1. 糓谷(gǔ gǔ):指熟谷、成熟的谷子。

2. 早糓谷(zǎo gǔ gǔ):指早熟的谷子。

近義詞

糖果、糯米、玉米。

反義詞

種植、未熟、收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