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孝文園 。 漢文帝 的陵園。後亦泛指陵園或園林。 唐 錢起 《赴章陵酬李卿贈别》詩:“芳草文園路,春愁滿别心。”
(2).指 漢 司馬相如 。因 司馬相如 曾任 文園 令。 唐 劉知幾 《史通·序傳》:“至 馬遷 ,又徵 三閭 之故事,放 文園 之近作,模楷二家,勒成一卷。” 宋 司馬光 《和李八丈小雪同會有懷鄰幾》:“空嘆高歌如 郢 客,愧無佳賦似 文園 。”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真個是 文園 風緻,應指日天池聯翅。”
(3).借指文人。 唐 杜牧 《為人題》詩:“文園終病渴,休詠《白頭吟》。” 宋 張元幹 《十月桃》詞:“有多情多病文園,向雪後尋春,醉裡憑闌。”參見“ 文園病 ”。
“文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漢文帝的陵園(孝文園)
即西漢文帝劉恒的陵墓所在地,後泛稱陵園或園林。例如唐代錢起的詩句“芳草文園路,春愁滿别心”,即以“文園”代指陵園路徑。
借指司馬相如
因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曾任“孝文園令”(管理漢文帝陵園的官職),後世常以“文園”代稱他。如《史記》記載:“相如拜為孝文園令”,唐代劉知幾的《史通》也以“文園”指代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
泛指文人或文學雅士
在詩詞中,“文園”被引申為文人的代稱。例如杜牧的“文園終病渴,休詠《白頭吟》”,以及司馬光的“愧無佳賦似文園”,均用此意。
以上解析綜合了曆史典故和文學用例,涵蓋陵園、人物代稱及文人群體三層内涵,常見于古典詩文創作。
《文園》是指一個文學藝術領域中充滿創作活力和藝術氛圍的場所。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富有文化底蘊和創造力的園地。
《文園》這個詞由“文”和“園”兩個漢字組成。
“文”的拆分部首為“文”,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文化、文學等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4。
“園”的拆分部首為“囗”,它是一個古代的漢字部首,表示圍繞、圓形等含義。它的筆畫數是7。
《文園》是從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中引用而來的。劉禹錫在《陋室銘》一詩中寫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中湧現了“文園”的詞語。後來,人們引申為文學藝術的創作園地,賦予了更深遠的含義。
《文園》的繁體字為「文園」。
古代的寫法為「文苑」。
1. 這個文學社團是我們學校的《文園》,彙集了許多有才華的創作者。
2. 這座城市是一個充滿藝術和文化氛圍的《文園》,吸引了許多文藝青年。
3. 在《文園》裡,我感受到了文學創作的樂趣,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文竹、文學、文雅、文明、文化、園地、園林等。
文化區、文學樂園、藝術殿堂、創作天堂等。
無文無藝、貧乏之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