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迷謬 ”。
“迷缪”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現多寫作“迷謬”,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迷惑謬誤
指認知或行為上的錯誤判斷,常因外界幹擾或思維混亂導緻。例如《風俗通》記載的民間迷信現象,描述百姓“漸染迷謬”。
昏迷狀态
古文獻中可表示神志不清的生理狀态,如《元典章》提到“令人迷謬”指用藥緻人昏迷。
該詞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古文引用或特定語境(如曆史研究)。需注意與“謬誤”“迷惑”等近義詞的語境差異。
注:不同古籍中“迷缪”與“迷謬”通用,屬于異體詞現象。
迷幕(mí mù)這個詞是指誤導、困惑或讓人不明真相的情況或物體。當一個事情可以引起困惑或産生混淆時,我們可以用“迷幕”來描述這種狀态。
迷幕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辶(辵)和廣。辶(辵)表示邊走邊行,廣指的是広大、包容。迷幕的總筆畫數是16畫。
迷幕字最早見于《爾雅》,意為迷失在迷霧中。迷幕的繁體寫法為迷霧。
在古時候,迷幕的漢字寫法可能與今天有所不同。然而,我沒有找到古代迷幕的具體寫法。
1. 他用謊言布下一片迷幕,讓我們無法看清真相。
2. 這個案件的真相被埋沒在迷幕之後,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1. 迷惑(使人迷失方向或理解困惑)
2. 迷失(失去方向或目标)
3. 迷離(形容景象朦胧,不清晰)
1. 困惑
2. 混淆
3. 紛亂
1. 明确
2. 直接
3. 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