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孝文园 。 汉文帝 的陵园。后亦泛指陵园或园林。 唐 钱起 《赴章陵酬李卿赠别》诗:“芳草文园路,春愁满别心。”
(2).指 汉 司马相如 。因 司马相如 曾任 文园 令。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至 马迁 ,又徵 三閭 之故事,放 文园 之近作,模楷二家,勒成一卷。” 宋 司马光 《和李八丈小雪同会有怀邻几》:“空嘆高歌如 郢 客,愧无佳赋似 文园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真个是 文园 风致,应指日天池联翅。”
(3).借指文人。 唐 杜牧 《为人题》诗:“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 宋 张元干 《十月桃》词:“有多情多病文园,向雪后寻春,醉里凭阑。”参见“ 文园病 ”。
“文园”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汉文帝的陵园(孝文园)
即西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后泛称陵园或园林。例如唐代钱起的诗句“芳草文园路,春愁满别心”,即以“文园”代指陵园路径。
借指司马相如
因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管理汉文帝陵园的官职),后世常以“文园”代称他。如《史记》记载:“相如拜为孝文园令”,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也以“文园”指代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
泛指文人或文学雅士
在诗词中,“文园”被引申为文人的代称。例如杜牧的“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以及司马光的“愧无佳赋似文园”,均用此意。
以上解析综合了历史典故和文学用例,涵盖陵园、人物代称及文人群体三层内涵,常见于古典诗文创作。
《文园》是指一个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创作活力和艺术氛围的场所。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创造力的园地。
《文园》这个词由“文”和“园”两个汉字组成。
“文”的拆分部首为“文”,它是一个常见的汉字部首,表示与文化、文学等相关的意思。它的笔画数是4。
“园”的拆分部首为“囗”,它是一个古代的汉字部首,表示围绕、圆形等含义。它的笔画数是7。
《文园》是从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中引用而来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涌现了“文园”的词语。后来,人们引申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园地,赋予了更深远的含义。
《文园》的繁体字为「文園」。
古代的写法为「文苑」。
1. 这个文学社团是我们学校的《文园》,汇集了许多有才华的创作者。
2. 这座城市是一个充满艺术和文化氛围的《文园》,吸引了许多文艺青年。
3. 在《文园》里,我感受到了文学创作的乐趣,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文竹、文学、文雅、文明、文化、园地、园林等。
文化区、文学乐园、艺术殿堂、创作天堂等。
无文无艺、贫乏之地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