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服的意思、蒲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服的解釋

[sit on the ground] 以跪姿坐于地上

古代席地而坐,兩膝着席,跟跪着差不多,所以《戰國策》裡說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 吳市”。—— 呂淑湘《語言的演變》

詳細解釋

猶蒲伏。伏地膝行。《戰國策·秦策三》:“﹝ 伍子胥 ﹞坐行蒲服,乞食於 吳 市。” 鮑彪 注:“蒲服、匍匐同。”《史記·蘇秦列傳》:“嫂委虵蒲服,以面掩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蒲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伏地而行"的動作姿态,屬于"匍匐"的通假用法。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史記·蘇秦列傳》中"嫂委蛇蒲服"的記載,司馬貞《史記索隱》注解為:"蒲服即匍匐,并謂以膝跪地而行",形象描繪了古代跪拜禮儀中的身體形态。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說文解字注》指出"蒲服"實為"匍服"的訛變,其中"匍"取"手膝并用"之意,"服"含"順伏"之義,二字組合完整表達了"俯身貼地以示順從"的行為内涵。在《戰國策·秦策》"嫂蛇行匍伏"的記載中,更通過"蛇行"的比喻強化了其"貼地爬行"的具象特征。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保留在古籍研究領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強調其作為"匍匐"異體字的特殊屬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左傳·昭公十三年》"懷錦奉壺飲冰以蒲伏焉"的用例中,已顯現出該詞從具體動作向"恭敬侍奉"的抽象語義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

“蒲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蒲服”讀作pú fú,指以跪姿坐于地上,兩膝着席,類似于古代席地而坐的姿勢。這一動作在《戰國策》中被用來描述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吳市”的情景,即跪行或伏地移動的姿态。

二、出處與典故

  1. 《戰國策·秦策三》
    記載伍子胥逃亡時“夜行而晝伏,至于蔆水……坐行蒲服,乞食于吳市”,體現其艱難處境中的匍匐姿态。
  2. 《史記·蘇秦列傳》
    提到“嫂委虵蒲服,以面掩地”,進一步印證“蒲服”與伏地爬行相關。

三、同義詞與演變

四、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中,“蒲服”多作為書面語或曆史典故中的詞彙使用,強調跪伏、卑微的姿态,常見于古文解析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戰國策》《史記》原文或語言學相關研究(如呂淑湘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謷然崩坍弊憊筆走龍蛇不知痛癢禅句寵辱不驚辍休從惡若崩得間丁戶鵝蛋石發光漆妃妾封胡風景畫蜂語隔壁聽關津故此規造含熏喝神罵鬼黃雞花蘂江神子記丑言辯進牍揫結愦悶蘿茑眇默密捕否極陽回平場魄散魂飛蒲葵鎗然起跳三清境僧館哨兵身名俱敗史無前例豎豹尾叔服熟狀四實速寫圖棠木舫條教通智徒搏菟苑違錯微恉吻别緼着鄉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