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驚的神态。 唐 孟郊 《上昭城閣不得于從侄僧悟空院歎嗟》詩:“手手把驚魄,腳腳踏墜魂。” 宋 洪邁 《夷堅丁志·金陵邸》:“東邊門自開,一奴蓬首出,青衫白袴,瞠目視之……士駭怖不能支,幾欲堕地,驚魄小定,方攝衣正席。” 元 陳普 《壬辰日蝕》詩:“文臣髀肉不識馬,武士驚魄怕見旗。”
“驚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受驚後的精神狀态或神态,通常用于描述因突發事件或強烈刺激引發的心理沖擊。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詳細内涵
使用場景
相關擴展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驚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驚吓的魂魄”或“驚駭的靈魂”。它描述了因為恐懼或驚吓而心靈受到震動、害怕到了極點的狀态。
《驚魄》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
- “驚”(jīng),是一個形聲字,由部首“心”和聲旁“敬”組成,共11個筆畫。它代表了驚訝、害怕、震動的意思。
- “魄”(pò),是一個形聲字,由部首“鬼”和聲旁“白”組成,共12個筆畫。它代表了幽靈、靈魂的意思。
《驚魄》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中,表達了驚吓的意思。後來,它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詞語,并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中,“驚魄”可以寫作“驚魄”,拆字和意思都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驚魄》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也是由“驚”和“魄”兩個字組成。
1. 那個突如其來的巨響讓我驚魄大動。
2. 他的魅力和氣場足以使人驚魄。
3. 在恐怖片中,驚魄時刻層出不窮。
4. 她的美麗和智慧令人十分驚魄。
與《驚魄》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
- 組詞: 驚恐、驚吓、吓唬
- 近義詞: 驚愕、驚駭、恐懼
- 反義詞: 安心、甯靜、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