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羣僚的意思、羣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羣僚的解釋

1.亦作"羣寮"。2.百官。

詳細解釋

亦作“群寮”。百官。《漢書·王莽傳上》:“羣僚衆位,而公宰之。” 唐 孫樵 《與李谏議行方書》:“於是膠羣僚之口,縛諫官之舌。” 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在藩聳萬夫之觀望,立朝賁羣寮之頰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羣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寫作“群僚”,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發音與基本含義
    拼音為qún liáo,其中“羣”是“群”的異體字,意為“衆多”;“僚”指官吏或同職官員。合指“百官”或“同僚群體”,特指共同任職的官員。

  2. 字詞解析

    • 羣(群):強調數量多,如《漢書·王莽傳》中“羣僚衆位”即指衆多官員。
    • 僚:原指同官署的官吏,後泛指同事,如唐代孫樵《與李谏議行方書》用“膠羣僚之口”描述官員間的言論約束。
  3. 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如:

    • 漢代《漢書》記載“羣僚衆位,而公宰之”,體現官員群體的層級關系。
    • 唐代劉禹錫詩文中“立朝賁羣寮之頰舌”則形容官員在朝堂上的谏言。
    • 古詩《六言詩》中“羣僚率從祁祁”描繪官員追隨的情景。
  4.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需注意其異體字“羣寮”的寫法。

總結來看,“羣僚”是古代對官員群體的統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代範圍。若需進一步分析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或唐代詩文等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意思

"羣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衆多的官員或同僚。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羣僚"的部首分别為“羊”和“亻”,其中“羊”作為聲旁,表示與“羊”有關的意思,“亻”為人字旁,表示與人有關的意思。這個詞共有20個筆畫。

來源

“羣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場。在古代,朝廷中的官員和同僚為了共同處理政務,形成了一種共事的群體。因此,這個詞開始代表官員和同僚的集合。

繁體

《羣僚》這個詞在繁體中被寫作“群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羣僚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有一種古代寫法是将“亻”寫成“⺅”,将“僚”寫成“僦”,漢字的形狀和結構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一定的變化。

例句

1. 他的羣僚們都對他的決策表示了支持。

2.在工作中,與羣僚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非常重要。

組詞

羣僚的組詞有:羣僚關系、羣僚合作、羣僚推舉等。

近義詞

羣僚的近義詞有:同僚、同事、官員。

反義詞

羣僚的反義詞是個人、獨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