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禀的意思、遞禀的詳細解釋
遞禀的解釋
向上級呈送報告。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催徵》:“如頑戶任催不納,排年遞禀摘拘。” 陶成章 《浙案紀略》上卷第三章第三節:“ 成章 主議改成師範學校……因親至杭州學務處遞禀,請其轉達三司。”
詞語分解
- 遞的解釋 遞 (遞) ì 傳送,傳達:傳遞。投遞。遞送。遞交。遞眼色(以目示意)。呈遞國書。 順着次序:遞補。遞變。遞增。遞減。遞升。遞降(刵 )。 古代指驿車。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禀的解釋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賦。 指下對上報告:禀報。禀複。回禀。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遞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ì bǐng(),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向上級呈送報告或申請,常用于舊時公文往來場景。其中,“遞”表示傳送、順次傳遞,“禀”指向長輩或上級陳述事項,也可指呈文文件()。
2. 曆史用例
-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催徵》記載:“如頑戶任催不納,排年遞禀摘拘。”
- 近代陶成章《浙案紀略》提到:“成章主議改成師範學校……因親至杭州學務處遞禀,請其轉達三司。”
3. 字義分解
- 遞:傳遞、順次(如“遞送”“遞增”)。
- 禀:向上報告(如“禀告”),也指呈文(如“禀帖”)。組合後強調通過正式流程逐級提交文件()。
4. 相關背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如仿古表述)中。其近義詞包括“呈報”“禀告”,但“遞禀”更突出層級傳遞的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遞禀(dì bǐng)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遞”和“禀”兩個部分。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我們可以将它們分解成不同的部首和筆畫。
1. “遞”字的部首是辶(辵),由7個筆畫組成。它的意思是傳遞、交付,表示一種向前推進的動作。
2. “禀”字的部首是示,由8個筆畫組成。它的意思是報告、彙報,表示一種向上遞交信息或請求的動作。
“遞禀”一詞主要用于形容向上級或上司遞交報告、申請等事情。源自古代官府體制,下級官員或屬員需經過一系列步驟将信息或請求提交給上級,這個過程稱為“遞禀”。
在繁體字中,遞禀的寫法為「遞稟」。這個寫法與簡體字的基本結構相同,隻是形狀上的差異。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遞禀的“遞”字可能采用“辵”部分寫成“辶”,而“禀”字可能采用“⺈”部分寫成“示”。然而,請注意,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有許多變化,不同版本和文獻可能存在差異。
以下是關于遞禀的一些例句:
1. 我會盡快将這份報告遞禀給上級領導。
2. 下屬遞禀了一項提案給總經理,希望能得到批準。
3. 他每天都會遞禀上司,向他彙報工作進展情況。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遞交、禀報、報告等。而近義詞則有:呈報、遞交、上呈等。相反地,反義詞可能是保留、隱瞞、扣留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有任何其他問題,我都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