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署的意思、調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署的解釋

調任。《兒女英雄傳》第二回:“老爺拆開一看,原來是自己調署了 高堰 外河通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署"是一個相對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官職的臨時委派或代理相關。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記載,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臨時委任官職或代理職務

二、曆史與制度背景(主要用于古代及近代官制)

在中國古代及近代的職官制度中,“調署”是一種常見的人事安排:

  1. 填補空缺: 當某官職出現空缺(如原任官員離任、病故、升遷等),一時未有合適人選正式補缺時,上級官府會從其他職位上調動一位官員來代理(署) 該空缺職務。
  2. 考察能力: 有時上級會将官員調署到某個職位,以考察其能力是否勝任,作為未來是否正式任命(實授)的依據。
  3. 臨時應急: 在特殊時期(如戰争、災害)或特定事務需要時,進行臨時的人事調配和委任。
  4. 與“實授”相對: “調署”的官員身份是“署理”,其地位和保障通常低于經過正式程式任命(實授)的官員。一旦有正式人選或考察期結束,署理官員可能被實授、調離或回任原職。

三、現代延伸與特定領域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調署”一詞已非常用,但在特定語境下,尤其是在描述曆史事件、研究古代官制或某些正式文書中,仍可能被提及:

  1. 司法領域(特定用法): 在部分法律文獻或官方表述中,“調署”有時會作為“調任署理”的縮略語使用,指法官或其他司法人員被調動并臨時委派到某個法院或崗位代理職務。但這屬于相對專業的用法。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該權威大型漢語工具書對“署”字的釋義中包含“代理、暫任或試充官職”的義項,并引用了《清會典事例》等史料作為例證,是理解“調署”中“署”字含義的基礎來源。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對“署”的解釋同樣包含“代理;暫任”的義項,并引用了《史記》、《漢書》等早期文獻,提供了該詞義的曆史源流。
  3. 《法學大辭典》(鄒瑜,顧明總主編): 在解釋司法職務相關術語時,可能會涉及“署理”、“代理”等概念,為理解特定領域(如司法)中“調署”的可能用法提供背景。需注意該詞在此領域非标準術語。
  4. 《清史稿·職官志》及相關研究文獻: 清代是“調署”制度運用較為成熟的時期。研究清代官制的學術著作(如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會詳細闡述包括“調署”在内的各種委任形式(如署理、護理、兼署等)的區别與應用場景,是理解該詞曆史制度背景的關鍵來源。
  5. 《欽定吏部則例》等清代官方政書: 這些原始檔案文件詳細規定了官員的任用、升遷、調補(包括調署)等程式和要求,是“調署”作為官方制度術語的最直接證據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調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員職務的變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古代官制背景
    在古代,官員的任命和調動由皇帝或上級機構決定。例如,《兒女英雄傳》中提到“調署了高堰外河通判”,即主人公被調任至該職位。

  2. 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正式公文或曆史文獻中,強調職位變動的官方性質。如“調署”可能與官員的政績、朝廷需求或人事安排相關。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證,可參考《兒女英雄傳》等清代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寶録薄氣補缺蠶頭鼠尾長辔遠馭蟬急吃青船橋捯氣兒電鈕第一人服裹浮僞拱手讓人過夜孩子氣鶴绫鴻古鴻雀荒春皇化花飾悔事活碌健存腳碓攪蛆扒金漿玉醴禁帑羁譴開蔔刻汁款遣臘醅靈鏡籠羅垆埴沐蘭能政凝澄嘔喻評論家前後眼前一陣子敲喪鐘寝車寝廢弱步三時殿深惟史不絕書數伏水陽戍将挺實塗軌聞徤閑聊獻納院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