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酒。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顔延年》詩:“寒榮共偃曝,春醖時獻斟。”
“獻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釋義
指獻酒,即恭敬地斟酒并呈獻。該詞由“獻”(恭敬地送上)和“斟”(倒酒、舀取)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詩文中的禮儀場景。
出處與例證
出自南朝宋詩人王僧達的《答顔延年》:“寒榮共偃曝,春醖時獻斟。” 此句描繪了友人共處時斟酒相敬的情景,體現古代文人的雅集文化。
單字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宴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的禮節性動作,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僅見于文獻或特定文化語境。
該詞承載了古代禮儀文化,需結合具體詩文和語境理解其莊重、文雅的色彩。
《獻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向人斟酒。斟,指倒酒,即将酒倒入杯中;獻,指向人奉上。因此,獻斟就是向人倒酒的意思。
《獻斟》的部首拆分如下:
獻:犬(狗)+ 示(礻)
斟:鬥(鬥)+ 酉(㒸)
《獻斟》的筆畫分别為:
獻:犬(狗)(4畫)+ 示(礻)(5畫)= 9畫
斟:鬥(鬥)(4畫)+ 酉(㒸)(7畫)= 11畫
《獻斟》是漢語詞彙,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七月》中的一句詩:“息亦有福,曾氏獻斟。”這句詩用來贊美曾子主持祭酒的能力。繁體字為「獻斟」。
在古代,獻斟這一詞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發展的變化,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1. 他站在宴會上,向來賓們獻斟酒。
2. 主人親自獻斟,招待客人。
與《獻斟》相關的組詞有:
1. 敬獻:恭敬地獻上。
2. 斟滿:把杯子中倒滿酒。
3. 斟酒:倒酒。
4. 酒斟:斟酒的動作。
《獻斟》的近義詞有:“奉酒”、“敬酒”等,指向他人倒酒的行為。
《獻斟》的反義詞沒有特定的詞語與之相對,但可以是不獻斟、不斟酒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