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棍棒的意思、棍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棍棒的解釋

(1) [stick]

(2) 棍子和棒的總稱

(3) 器械體操用具

(4) [cudgel]∶包着皮的鉛頭棍棒、警察指揮棒或用作大頭短棒的其它物體

詳細解釋

棍子和棒的總稱。可用作器械體操用具或武術器械等。古時多用作武器。《水浒傳》第十四回:“﹝ 晁蓋 ﹞奪過士兵手裡棍棒,劈頭劈臉便打。”《水浒傳》第三四回:“那一百四五十軍漢、寨兵,各執着纓槍棍棒,腰下都帶短6*刀利劍。”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棍棒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棍棒”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曆史、文化及實用場景多維度展開:


一、基本定義

棍棒(拼音:gùn bàng)是棍子與棒子的總稱,泛指圓柱形長條狀物體。按用途可分為三類:

  1. 普通棍棒:日常使用的木質或金屬材質工具,如拐杖、農具等。
  2. 器械用具:用于體操、武術訓練或表演的專用器械,如少林棍、齊眉棍等。
  3. 特殊工具:包皮的鉛頭警棍、指揮棒等,多用于執法或防身。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與早期應用
    棍棒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原始社會用于狩獵和防禦野獸。商周時期發展為“殳”,成為戰車五兵之一,多以木制,後期加裝青銅或鐵質棍頭增強殺傷力。

  2. 軍事地位的演變

    • 魏晉至唐:棒術漸興,唐代軍中裝備量近兩成,用于對抗騎兵。
    • 宋代:因重甲騎兵興起,棍棒因擊打範圍廣、破甲效果好而普及,民間出現“雷棒”等技術流派。
    • 明代:棍法技術達巅峰,少林棍法、俞大猷《劍經》系統化,成為武術代表器械。

三、文化意義與衍生用途

  1. “百兵之祖”的象征
    棍棒被視為人類最早掌握的武器,其使用促進了工具制造和社會進步,被譽為“創造人類曆史的武器”。

  2. 醫學應用
    蒙醫通過酒消毒的棍棒點穴,治療頸椎病、腰肌勞損等疾病,體現其多功能性。

  3. 現代場景
    除武術和運動外,也用于警察防暴、舞蹈表演等,如指揮棒、菲律賓魔杖(Eskrima)等。


四、相關術語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曆史文獻及文化研究,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武經總要》《劍經》等典籍或權威武術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