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政的意思、無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政的解釋

治政無方,沒有政績。《詩·小雅·十月之交》:“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後漢書·李燮傳》:“ 續 在國無政,為妖賊所虜。” 唐 李翺 《平原郡王柏公碑》:“ 李道昌 無政,宜速得人以代之。” 章炳麟 《訄書·訂文》:“國無政者,其出話不然,其為猶不遠,官事民志,日以啙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政”在漢語詞典中并無獨立詞條收錄,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與語義關聯進行解析。從字源角度分析,“無”指“沒有”,《說文解字》釋為“亡也,從亡無聲”;“政”則指政治、政事,《康熙字典》引《周禮》注“政者正也,所以正不正者也”。二字組合可形成“缺乏政治治理”或“政權缺失狀态”的延伸義。

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哲學論述中,如《鹽鐵論》有“無政而治”之說,指特定時期社會治理的特殊形态。現代漢語中多作為“無政府”的縮略語使用,如章太炎在《國學概論》中論及“無政主義”時,特指反對集權統治的思想體系。

在語義演變層面,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收錄“無政”,但通過“無政府狀态”詞條可溯其派生關系,定義為“失去政治控制的特殊社會形态”。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古代漢語辭典》則收錄了“政荒”等近義古語,印證古代對政權失序現象已有專門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無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無政”由“無”(沒有)和“政”(政治、治理)組成,本義指治政無方、缺乏有效的管理或政績,常用來批評統治者或官員的治理能力不足。例如《後漢書》提到“續在國無政,為妖賊所虜”,即指官員治理不力導緻禍亂。

二、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四國無政,不用其良”,意為周邊國家因無善政而未能任用賢才。唐代李翺的《平原郡王柏公碑》中,也用“李道昌無政”描述官員失職。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多用于史書或政論文章,批判君主或官員的無能(如《後漢書》提及的案例)。
  2.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組織或團體管理混亂的批評,例如“整個經濟工作處于無政府狀态”。

四、與“無政府”的區别

需注意,“無政”不等同于“無政府狀态”。前者強調治理能力不足,後者指完全缺乏政府組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文獻來源,或通過漢典等工具書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

扒伏鞭石逼憚不期然而然猜懼恻塞廠臣持久疵議翠羽帳大熊貓等侪登戾坻頽遁逸多方面鳳函蜂銳腹儉府主各别世人桂秋詭谀郭伋待期河公黑沉鲎珠混漫甲床嘉議大夫凈飯王金虀玉鲙钜典巨構拘牽連親淩陰滿考懋敦明科默觊腦帶狃泰陪門財搶嘴覃精親上加親汽球七上八下上引首伸志說啥素餐屍位肅省屠儈未竟之志蝸牛舍下得去顯人小有清虛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