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迷信謂在太歲出現的方向動土興建,會招來災禍。因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觸犯兇惡強6*暴的人,将會招緻禍殃。《水浒傳》第二回:“你也須有耳朵,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官人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我媳婦不是好惹的!”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我是幹什麼的,你也不打聽打聽!”參見“ 太歲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太歳頭上動土漢語 快速查詢。
“太歳頭上動土”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天文與民間信仰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天文與風水背景
太歲最初指木星(歲星),古人觀測到木星約12年繞天一周,将其運行軌迹劃分為十二方位,每年對應一個方位(即“太歲方”)。在太歲方位動土(如建房、挖井等)被認為會觸犯神靈,招緻災禍。
禁忌的形成
漢代《論衡》已記載“徙抵太歲兇”的禁忌,認為動土需避開太歲所在方位,否則會引發不祥。這種觀念與古代擇日、擇地的風水習俗密切相關。
比喻觸犯強權
成語後來演變為比喻冒犯有權勢或兇惡之人,如《水浒傳》第二回“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初刻拍案驚奇》“官人莫在太歲頭上動土”等經典用例。
文化心理象征
反映了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社會等級制度的遵從意識。通過“動土”這一具體行為,隱喻對不可抗力的挑戰。
如今多用于警告或調侃語境,如“你敢在領導面前提加薪?簡直是太歲頭上動土!”(參考《駱駝祥子》用例)。需注意其使用場景,避免在正式場合誤用。
木星運行周期約11.86年,簡化推算公式:
$$
text{太歲方位} = (text{當前年份} - 3) mod 12 + 1
$$
(結果對應十二地支方位,如2025年計算結果為“未”方)
太歳頭上動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太歲——指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的歲星,當年歲星在自己的頭頂開始落在地面上,象征着大地開春耕作的開始。這個成語比喻在權勢者的頭上進行變動,表示權位變動激烈。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太:天,二畫
歳:禾(稈)部,十二畫
頭:首,五畫
上:一畫
動:力,十畫
土:土部,三畫
來源:
《後漢書·霍生傳》中有“天金俊秀,人之德美莫過于鳳鳥。鳥止者太歲巢居,頭上動土千層,贻羽父母,不盡千萬年”的記載,意思是鳥在歲星頭上抛下的千層泥巢。這句話轉變為成語後,成為形容對上級權力高層進行變動。
繁體寫法:太歲頭上動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太歲:太歲
動土:動士
例句:
近年來政府層面的反腐鬥争,太歳頭上動土,許多腐敗官員被繩之以法。
組詞:太歲,頭上,動土
近義詞:權力更疊,政權更疊
反義詞:權力穩固,政權穩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