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氣消膽奪的意思、氣消膽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氣消膽奪的解釋

形容畏懼到極點。《南史·賊臣傳·侯景》:“初, 景 之圍 臺城 ,援軍三十萬,兵士望青袍則氣消膽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氣消膽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qì xiāo dǎn duó,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形容人因極度恐懼而失去氣勢和膽量,畏懼到極點。例如《南史》中記載,侯景圍攻台城時,三十萬援軍士兵見到敵方青袍便“氣消膽奪”,生動展現了心理崩潰的狀态。

2.典故出處

源自《南史·賊臣傳·侯景》。原文提到:“初,景之圍台城,援軍三十萬,兵士望青袍則氣消膽奪。”這裡通過曆史事件,刻畫了士兵因敵方威勢而喪失鬥志的場景。

3.用法與結構

4.示例補充

現代可引申用于形容面對強大對手或困境時信心全無的狀态。例如:“談判桌上,對方的氣勢讓他氣消膽奪,最終未能守住底線。”(此例句為結合成語含義的擴展,非直接引用)

該成語通過“氣”(氣勢)和“膽”(膽量)的雙重消解,強化了恐懼的極緻程度,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南史》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氣消膽奪》的意思

《氣消膽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勇氣消失,膽量被奪走,形容人膽小怯懦,無勇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氣消膽奪》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分别是氣、心、膽。它的總筆畫數是23。

來源和繁體

《氣消膽奪》這個成語的來源有些争議,一種說法是出自《後漢書·公孫述傳》,另一種說法是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氣消膽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膽」字的寫法是「膽」。其它部分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常常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完全是個氣消膽奪的人。

相關詞彙

組詞:勇氣、膽怯、膽小鬼

近義詞:膽怯、畏縮、怯懦

反義詞:勇敢、大膽、果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