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宏和善。 唐 柳宗元 《送韓豐群公詩後序》:“敦樸而知變,弘和而守節,溫淳重厚,與直道為伍。” 唐 杜牧 《長安送友人遊湖南》詩:“子性劇弘和,愚衷深褊狷。”
弘和是漢語中由"弘"與"和"構成的複合詞,其語義内涵可分為三個維度:
一、基本釋義 "弘"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廣大;擴充",如《論語·衛靈公》"人能弘道"即取此義;"和"在《說文解字》中訓為"相應也",引申為和諧、協調。二字組合形成"弘和",指通過擴大、發揚的方式達到和諧狀态,常見于描述社會關系或自然秩序。該詞最早見于《尚書》注疏文獻,明清時期逐漸發展為獨立詞彙。
二、哲學内涵 在儒家典籍中,"弘和"常與"中庸"思想相呼應,《禮記·中庸》鄭玄注提出"緻中和,天地位焉",這與"弘和"強調的擴展式和諧有内在關聯。道家典籍《淮南子》中"陰陽和合而萬物生"的宇宙觀,則為"弘和"注入了自然哲學維度。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兩種用法:(1)作為企業字號使用,體現追求合作共赢的經營理念;(2)在學術論文中作為專業術語,如社會學領域指代"通過擴大共識達成的社會整合"(參見《社會學研究》2020年第3期),建築學中則用于描述"空間延展性與功能協調性的統一"(《建築學報》2018年專題研究)。
注:本文核心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版)等權威辭書編纂,源流考證參考《漢語複合詞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等學術專著。因詞典類目無網絡公開資源,故不提供線上鍊接。
“弘和”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主要解釋:
基本解釋:寬宏和善,強調人際和諧與社會和平。在人際交往中,體現為友好、寬容與互相尊重;在社會層面,則指和平共處與團結協作。
出處與例證: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家庭、朋友、同事間的和睦關系,或國際社會的和諧發展。
曆史背景:弘和(1381年2月10日—1384年4月28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對應天皇為長慶天皇與後龜山天皇。
名字解析:
“弘和”既可形容人的寬厚品性及社會和諧,也特指日本曆史年號,同時作為名字承載積極的文化内涵。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百镒貝斯開灣閉密鼻子下面跛眇初初初次怵慄戴仁迩續構變歸誼輥子讧讧後懊厚重緩聲歌護調精明禁戒檻塞克己複禮苛峻口角炎辣丁文瀾漫老衍連營漫不加意茅扉眉頭一縱,計上心來謀龜牛衣夜哭耙耧平輩清幫青牛句情同骨肉人時入流乳粟省恤勝義神劍慎于接物施濟史課手曆四絕送故鐵犀鐵限童行抏獘窏洝香草醛閑情逸趣枵腹終朝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