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和偈。 唐 拾得 《詩》之九:“我詩也是詩,有人喚作偈。詩偈總一般,讀時須子細。”
(2).類似佛家偈頌的詩作。 宋 惠洪 《跋李商老詩》:“予至 石門 , 杲禪 出 商老 詩偈巨軸,讀之茫然,知此道人蓋滑稽翰墨者也。” 元 郭畀 《客杭日記·十月十三日》:“ 張景芳 送紙,求書 吳興 虛徹道人 詩偈。”
“詩偈”是一個融合詩歌與佛教偈頌的文學形式,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義
字面指“詩”與“偈”的結合。“偈”源自梵語“Gāthā”,是佛經中的唱頌文體,具有簡短押韻的特點。詩偈既包含傳統詩歌的抒情性,又具備偈頌的宗教哲理性。
文學特征
佛教關聯
多用于禅宗文學,宋代惠洪、元代郭畀等文人常創作此類作品,通過詩偈表達禅悟體驗。例如禅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即為典型詩偈。
發音與注音
拼音為shī jì,注音符號為ㄕ ㄐㄧ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偈案例或佛教文學背景,可參考《高僧傳》《五燈會元》等文獻。
《詩偈》一詞指的是以偈頌形式表達的詩歌。所謂偈,指的是古代佛教經文中的散文。它是佛經或經論的摘錄,用以引證佛教教義或表達佛教觀點。而詩偈則是将佛經的偈進行整理、加工而成的詩歌形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詩偈》一詞的部首拆分為“言”和“心”,部首為“讠”和“心”。顔體字的《康熙字典》給出的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讠 149和心 61。
來源和繁體:《詩偈》這個詞取自佛教經文,源于梵語“Gāthā”。在繁體中,可以寫為「詩偈」。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可以将《詩偈》寫為「詩偈」。古漢字的字體與現代有所不同,筆畫結構和字形都有變化。
例句:以下是一個《詩偈》的例句:
「緣起偈:梵語本無言,妄識生有言;無情觸發生,有情纏不捨;能言非實義,迷惑現象篆;心與語相應,解脫緣縗絆。」
組詞:與《詩偈》相關的詞語有:
賦詩、律詩、即興詩、詩經等。
近義詞:與《詩偈》近義的詞語有:
頌文、頌詞、偈頌。
反義詞:與《詩偈》反義的詞語有:
散文、散文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