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以五音(宮、商、角、徵、羽)十二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相合為六十音,與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火、木、水、土五行之序旋相為宮,稱為納音。參閱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 清 錢大昕 《納音說》。
“納音”是中國古代術數及命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納音是一種将五行(金、木、水、火、土)與音律結合的推演體系,通過五音(宮、商、角、徵、羽)和十二律(如黃鐘、太簇等)組合成六十音,與六十甲子相配合,形成一套預測符號系統。
理論來源
源自《周易》《尚書》等典籍,融合五行相生相克與音樂理論。五音對應五行,十二律對應十二地支,組合後形成六十甲子納音,按“金→火→木→水→土”順序循環。
數學邏輯
通過“宮數一屬土,水音一六,火音二七”等生成數規則(公式:$$ text{五行數} times text{音律數} $$),結合幹支排列推算命理屬性。
象征“靈魂”
在八字中,天幹代表社會屬性(超我),地支代表家庭屬性(自我),而納音象征生物屬性(本我),被視為“靈魂”。若八字納音受損,則可能影響根本生命力。
年齡階段劃分
納音與人生階段對應,例如子丑為0-20歲,寅卯為20-40歲,辰巳為40-60歲等,反映不同時期的材能器識。
注意: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若需完整六十甲子納音表或具體推算方法,可參考《夢溪筆談》等古籍。
《納音》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指的是人們根據聲音的品質來判斷事物的好壞、是非。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語中的“納”和“音”兩個字。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進一步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詞彙進行說明。
詞語“納音”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納和音。其中,“納”使用了纟部作為它的左邊部首,表示與線有關;而“音”使用了音部作為它的左邊部首,表示與聲音有關。整個詞彙共包含了9個筆畫。
《納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語中,具體出自哪個時期的作品或文獻尚無确切記載。在繁體字中,“納音”分别寫作“納音”,字形上保留了“納”和“音”的基本結構,隻是筆畫的書寫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具體來說,在古代,漢字的結構更加簡化,書寫方式也不完全規範。因此,無法給出《納音》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字形是經過規範化之後的現代漢字。
以下為《納音》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憑借自身的敏銳納音能力,成功地辨别了音樂中的細微差别。
2. 這家餐廳的納音水準非常高,能夠給顧客帶來極佳的聽覺享受。
3. 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眼中,音樂藝術是通過納音來感知美好與深沉的。
與《納音》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納音師、納音學、納音法等。
近義詞為:洞察音律、挖掘聲音等。
反義詞為:忽略聲音、無視音調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