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霜的夜晚;寒夜。 南朝 宋 顔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霜夜流唱,曉月升魄。” 宋 蘇轼 《轼在颍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其韻》:“明年詩客來弔古,伴我霜夜號秋蟲。” 宋 晁補之 《虞美人·羊山餞杜侍郎郡君十二姑及外弟天逵》詞:“原桑飛盡霜空杳,霜夜愁難曉。”
"霜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面釋義 指結霜的寒夜,常見于古典文學中描述秋冬季的物理環境特征。如南朝顔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中"霜夜流唱"即描繪寒夜景象。
二、文學意象
三、現代用法 現多用于書面語或詩歌創作,既可直指自然現象(如陸遊詩句"月淡霜清夜漏遲"中的實景描寫),也可引申為困境象征(如當代文學中"走過人生霜夜"的比喻表達)。
注:該詞現代口語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作為文學修辭存在。如需深入理解其意境,可結合具體詩文語境分析。
《霜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文字組成,分别是“霜”和“夜”。
“霜”字的部首是“雨”,總共有十三個筆畫;“夜”字的部首是“日”,總共有八個筆畫。
《霜夜》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常用來描寫冷冽的秋季氣候,特指寒冷而夜晚有霜的時光。
在繁體字中,“霜夜”保持不變,仍然寫作“霜夜”。
在古時候,漢字“霜”可能會寫作“雙”或者“爽”,而“夜”可能會寫作“曰”。
1. 這個霜夜,月亮皎潔,星光閃爍。
2. 常年在北方的城市,冬天的霜夜格外漫長。
霜雪、霜降、夜空、夜色、夜晚等。
寒夜、冷夜、冬夜。
春夜、暖夜、炎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