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運的意思、委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運的解釋

隨順自然,聽憑天命。 晉 陶潛 《形影神·神釋》詩:“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淨覺禅師碑銘序》:“大師委運,遂廣化緣。” 宋 蘇轼 《問淵明》詩:“委運憂傷生,憂去生亦遷。” 清 孫枝蔚 《雜詩》之五:“委運復何難,所惜父母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委運”是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漢語詞彙,主要源自道家思想,尤其在魏晉玄學中較為常見。其核心含義指順應自然命運的安排,不刻意強求,不妄加幹預,聽任自然的發展變化。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動詞性):

    • 聽任命運安排,順應自然氣數。 這是“委運”最根本的含義。“委”有托付、聽任、隨順之意;“運”指命運、氣數、自然規律。合起來表示将自身完全托付給自然運行的規律,不進行人為的抗拒或執着。它強調一種超脫人為造作、與自然大道相合的生活态度。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隨順自然,聽憑命運安排”。
  2. 哲學内涵(道家/玄學):

    • 道家自然無為思想的體現。 “委運”與老莊哲學中的“無為”、“順物自然”、“安時處順”等概念一脈相承。它主張人應認識到自身力量的有限性,放棄對不可控之事的強求和焦慮,轉而順應宇宙萬物本然的運行軌迹。這并非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洞察規律後主動選擇的達觀與智慧。如《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其體現了“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
    • 對生死、窮達等際遇的超脫态度。 在魏晉時期,“委運”常被用來表達對人生重大變故(如生死、富貴貧賤、仕途沉浮)的坦然接受。它要求人們超越世俗的得失榮辱觀念,以平靜的心态看待生命曆程中的一切遭遇。
  3. 使用場景與語境:

    • 常用于描述面對不可抗力或人生無常時的心境與選擇。
    • 表達一種豁達、淡泊、不忮不求的人生境界。
    • 常與“乘化”(隨順自然變化)、“樂天知命”等詞義相近或并用。

經典出處與例證:

“委運”是一個蘊含深刻道家智慧的詞語,意指主動地、坦然地順應自然規律和命運安排,放棄不必要的強求和憂慮,以達到内心的安甯與自由。它代表了一種超越世俗羁絆、與宇宙大道相和諧的生命哲學。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或紙質版) - 對“委運”詞條的基本釋義。 [權威詞典]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出版社版本) - 對“委運”詞義及哲學背景的闡釋。 [權威詞典]
  3. 陶淵明《形影神三首·神釋》詩文原文及曆代注疏(如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 - 理解“委運”最核心的經典文本例證。 [經典文獻]
  4. 魏晉玄學相關研究著作或辭典(如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相關哲學辭典) - 理解“委運”産生的思想背景。 [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委運”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ěi yùn,其核心含義是隨順自然、聽憑天命,強調對命運或自然規律的順應态度,常見于古代詩文及哲學論述中。

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委” 表示托付、順應,“運”指命運、氣數。合起來指将自身命運交付于自然規律或天命,不刻意強求,體現了一種超然豁達的處世态度( )。
  2. 思想淵源

    • 該詞融合了道家“無為而治”和儒家“知天命”的思想。如陶淵明在《形影神·神釋》中寫道:“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主張放下過度思慮以順應自然( )。
  3. 文學用例

    • 唐代白居易《曲江感秋二首》:“窮通與榮悴,委運隨外物” —— 表達對人生起伏的坦然接受()。
    • 宋代蘇轼在《問淵明》詩中提到“委運憂傷生,憂去生亦遷”,進一步闡釋順應命運與心境的關系()。
  4. 哲學意蘊

    • 不同于消極的宿命論,“委運”更接近一種主動的智慧選擇,如明代唐時升《園中十首》中“達士心,委運以固窮”,強調在困境中保持平和()。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表達對人生際遇的豁達态度,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不強求”或“順其自然”的生活哲學。如需了解完整詩文出處或相關典故,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被壘逼曙不人讒言三至,慈母不親車幫愁霖丑事外揚抽思玳瑁編啖嚼打通藩國房燕焚軀感物锢蔽過街天橋漢竹宏猷簡除将毋同交子潔精金佩庫緞靓服兩甄六號浏浏忙乎猛士秘近攀話千急竊竊窮精訖繄權谞三學士善否珊瑚珠擅專收計壽享期頤束馬懸車思賢如渴隨唱騰羁鐵關聽風聽水體親痛癏通準外牧往來體威猷文證舞舞爪爪現銀子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