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交子的意思、交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交子的解釋

宋 代發行的一種紙币,可以兌現,便于流通。初由民間發行。 天聖 元年,改由政府發行。《宋史·食貨志下三》:“交子之法,蓋有取於 唐 之飛錢。 真宗 時, 張詠 鎮 蜀 ,患 蜀 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交子。”《文獻通考·錢币二》:“﹝ 宋 ﹞初, 蜀 人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富人十六戶主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交子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币形式,其名稱源于宋代方言中“交換憑證”的含義。作為金融史的重要裡程碑,交子的誕生标志着貨币形态從金屬鑄币向信用貨币的轉變。

一、定義與詞源

“交子”一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解釋為“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币”,其字面含義為“可交換的憑證”。“交”指代流通與互換,“子”為宋代對票據、券契的常見後綴,如“鹽引子”“茶引子”等。這種命名方式體現了其作為信用媒介的本質屬性。

二、曆史背景與發行

交子最早出現于北宋太宗至道年間(995-997年),最初由四川地區民間商號發行,用以解決鐵錢攜帶不便的問題。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天聖元年(1023年)朝廷在益州(今成都)設立“交子務”,正式将交子收歸官辦,成為全球首個由政府主導的紙币發行體系。

三、形制與流通規則

交子采用特制楮皮紙印刷,票面标注發行機構、面額及兌換條款。早期實行“三年一屆”制度,即每三年發行新鈔并回收舊鈔,通過繳納30文“紙墨費”實現新舊置換。這種制度設計既控制流通總量,又為政府創造鑄币稅收入。

四、經濟影響與演變

交子的流通有效促進了宋代跨區域貿易發展,但其過量發行也導緻通貨膨脹。隨着宋金戰争加劇財政壓力,交子逐漸被“會子”“關子”等新型紙币替代。這一曆史經驗被收錄于劍橋大學《中國貨币史》研究報告中,成為研究古代貨币信用體系的重要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交子是中國北宋時期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币,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交子是宋代四川地區發行的紙質貨币,初期為民間流通的信用憑證,後由政府統一發行。名稱中的"交"指交換憑證,"子"源自鐵錢與紙币的母子相權關系,即紙币為"子"、鐵錢為"母"。

二、曆史背景

  1. 産生原因:四川流通鐵錢,單匹絹交易需90-100斤鐵錢(約45公斤),攜帶極為不便。
  2. 民間階段:約公元994-1023年,成都16家富商聯合發行私交子,以楮紙印刷防僞标記,面值對應存儲的鐵錢數額。
  3. 官辦階段:1023年宋仁宗設立"益州交子務",正式将發行權收歸官方,确立三年一界的兌換制度。

三、運作機制

四、曆史意義

作為全球最早的法定紙币,比歐洲1661年瑞典銀行券早600餘年。其"裂紙為币"的創新,标志着信用貨币體系的誕生,對後世會子、元明寶鈔等紙币制度産生深遠影響。

(注:完整考據可參考謝元魯《交子名稱含義再考釋》等學術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叭嗒窆圹比及筆誅博明赤彘楚招爨龍顔碑大沖當坊打彎登納彫零敦敕鰪鱂二趙防禦工事幡信歌工狗傍人勢廣武歎胡樂火房火上弄冰淩嗟哉酒暈積庾絶峯客夢兩廣龍官龍筦迷蝶鳴野食蘋内屏能許逆勞農舍農閑牌牓翩眇強圉遷喬瓊池姌嫋騷亂神要士徒世尊束紒四望車添傳跳歌鏏鼎委贽斡葬無匮銷溶笑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