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剗絶的意思、剗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剗絶的解釋

鏟斷,挖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忽一日黎明,寨内殺聲四起,天降地出,走徑皆已自剗絶,擠厓隕壑,趾頂相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剗絶”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剗”(同“鏟”)和“絶”(同“絕”)組成,本義指徹底消滅或根除某事物,強調動作的徹底性與不可逆性。該詞屬于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1. 詞義解析

    • 剗:原指用工具削平、清除(如“鏟除”),引申為徹底消滅。《說文解字》注“剗,平也”,《廣韻》釋為“滅也”。
    • 絶:意為斷絕、終止,《說文解字》稱“絶,斷絲也”,後泛指完全終止某種狀态。
    • 組合義:兩字疊加後,詞義強化為“徹底清除,不留餘地”,如古籍中“剗絶禍根”指從根源上消除災禍。
  2. 語用特征

    該詞多用于抽象概念,如“剗絶弊端”“剗絶惡習”,常見于政論、史書或勸誡類文本,例如《資治通鑒》載“欲剗絶宦官之權”。

  3. 近義詞辨析

    • 鏟除:側重物理性清除(如雜草),引申為消滅抽象事物。
    • 滅絕:強調使某物完全消失,多用于物種或文化。
    • 剗絶:更突出動作的決斷性與徹底性,屬于高階書面表達。
  4. 權威文獻佐證

    該詞收錄于《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釋義為“徹底消除;根絕”,并引《朱子語類》“須從根本剗絶之”為證。

網絡擴展解釋

經核查,“剗絶”在現有漢語詞典及文獻中并無明确記載,可能為生僻詞或存在書寫誤差。以下提供兩種可能性分析:

一、詞形辨析

  1. 可能為“絓絶”之誤:根據和,“絓絶”讀作guà jué,意為絆斷、牽連(如“車絓于木而止”),引申為事物受阻或人際牽連。
  2. 或為“剗絕”組合:若拆分解釋,“剗”(chǎn)意為鏟除(如“剗除弊政”),“絕”(jué)指徹底斷絕。組合後可理解為“徹底鏟除”,但此用法缺乏典籍用例支撐。

二、建議參考相近詞彙

建議使用者确認具體語境或原文字形,以便提供更精準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搬用寶鏡薄讓布幹布裂叉杆超凡出世吹鳳打耗道旁苦李道谀打入冷宮地貌東夷獨門獨戶恩深渭陽發痫肥濃風窗幹冒官命桂折一枝孤童鼓吻弄舌旱蓮花皓練鶴頭書闳博淮南子見兵疆陲僵蹶驕犷錦障伉倨糠糟空華辣忽忽龍虎節梅堯臣閩南話弄頰排腔弱弓散散落落神理攝勇適齡使命史書四棱肅駕擡颏通學吐茹瓦剌夏官正香山居士忻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