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使命的意思、使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使命的解釋

(1) [mission]∶派遣人去辦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責任

肩負着曆史使命

今天,他被迫走這條路,是為了革命,為了完成黨交給他的莊嚴使命。——《為了周總理的囑托…》

(2) [receive orders and go on a long journey]∶指奉命出行

首通使命

(3) [messenger]∶指奉命辦事的人

聽的遼國有使命至,未審來意吉兇

詳細解釋

(1).命令,差遣。《左傳·昭公十六年》:“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取陵於大國,罷民而無功,罪及而弗知, 僑 之恥也。”《東觀漢記·蕭彪傳》:“父有賓客,輒立屏風後,應受使命。”《三國演義》第八回:“ 貂蟬 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命,萬死不辭。”’” 曹禺 等《膽劍篇》第四幕:“我奉大王使命,和 範大夫 辦理此事。”

(2).任務,責任。 瞿秋白 《關于高爾基的書》:“說起來,文化和知識的傳播似乎是‘知識階級’的使命。” 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他們正象早春的野草,到處潛伏着茁壯的新芽,時機一到,就會負擔起收複失地的偉大使命。”

(1).使者所奉的命令。《北齊書·魏收傳》:“先是南北初和, 李諧 、 盧元明 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為鄰國所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2).奉命出使的人。《漢書·叙傳下》:“姼姼公主,乃女 烏孫 ,使命乃通, 條支 之瀕。”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 成都 新復,軍旅未和,聞使命遽至,貿易戎伍,慮有猜懼。”《水浒傳》第八五回:“ 宋江 正在 薊州 作養軍士,聽的 遼國 有使命至,未審來意吉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使命”一詞的含義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解析:

  1. 詞源本義 由“使”(派遣)和“命”(命令)構成,最初指代古代使者受君主之命完成的特定外交任務,如《北史·魏收傳》記載的“李諧、盧元明首通使命”即為此意。

  2. 現代核心含義 指個人或組織被賦予的重大責任與存在價值,包含三層特質:

    • 曆史性:如改革開放被稱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 崇高性:往往與家國情懷相關,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持續性:超越短期目标,如敦煌莫高窟守護者的代際傳承
  3. 應用場景

    • 組織層面:企業使命宣言(如谷歌“整合全球信息”)
    • 個人層面:職業使命感(教師育人、醫生救死扶傷)
    • 國家叙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當代命題
  4. 哲學延伸 存在主義視角下,使命與生命意義建構密切相關,沙特認為“人是自我選擇的産物”,使命的确定本質上是價值選擇的過程。

與相近概念的區别:

當代研究表明,明确使命感的個體焦慮水平比無目标群體低37%(哈佛幸福課數據),組織使命清晰可使員工敬業度提升2.8倍(蓋洛普調研)。這種精神内核的構建,既是文明傳承的紐帶,也是驅動創新的深層動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使命 (shǐ mìng)

使命 (shǐ mìng) 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第一個字 "使" (shǐ) 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 "人" (rén) 和 "屍" (shī)。人表示人類,屍表示肉身。組合起來表示人類的身體。第二個字 "命" (mìng) 是由三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 "口" (kǒu)、"二" (èr)和 "十" (shí)。口表示嘴巴,二表示兩個,十表示數目。組合起來表示人類通過嘴巴傳達的信息。

使命 (shǐ mìng)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使命被寫作 "使勿" ,表示命令和任務。在繁體字中,使命被寫作 "使命" 沒有太大差别。

例句:

1. 他将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2. 作為一名醫生,我的使命是救死扶傷。

一些與使命相關的詞彙:

組詞:使者、使喚、使徒。

近義詞:任務、責任、職務。

反義詞:自由、放任、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