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鏡子的美稱。 南朝 陳 徐陵 《為羊兖州家人答饷鏡》詩:“信來贈寶鏡,亭亭似團月。” 唐 劉長卿 《春鏡》詩:“寶鏡淩曙開,含虛浄如水。”《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早有一簇人擡過一座金鑲玉琢鳳舞龍盤的光明寶鏡來。”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長流》:“ 新安江 水庫真象一面寶鏡,七十多座島嶼象鑲嵌的顆顆綠寶石。”
(2).喻日或月。 唐 崔護 《日五色賦》:“暈藻繪於金輪,聚雲霞於寶鏡。” 宋 李樸 《中秋》詩:“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寶鏡”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展開:
鏡子的美稱
指制作精美或具有特殊意義的鏡子,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南朝徐陵詩中“信來贈寶鏡,亭亭似團月”,唐代劉長卿也用“寶鏡淩曙開”形容鏡面如水的清澈感。
比喻日或月
古人常以寶鏡代指日月,如宋代李樸《中秋》詩雲:“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籁寂無聲”,唐代崔護《日五色賦》則用“聚雲霞於寶鏡”描繪太陽的光輝。
自然景物的比喻
現代文學中,寶鏡被用來形容水面或湖泊的明淨,例如碧野描寫新安江水庫“真像一面寶鏡”。
文化中的特殊含義
古代異樣鏡(如方鏡照骨寶)被賦予神秘色彩,被視為具有魔力的器具,這類鏡子雖非實用器物,但反映了古人對鏡子的崇拜。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記載、文學意象及文化衍生含義,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詳細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