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桂折一枝的意思、桂折一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桂折一枝的解釋

喻登科及第。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自知羣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參見“ 桂林一枝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桂折一枝”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guì shé yī zhī(或guì zhé yī zhī),其核心含義是比喻登科及第,即古代科舉考試中取得功名。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
“自知群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
詩中“桂折一枝”以折取桂枝象征科舉高中,因古人常以“折桂”比喻考試成功,而“桂林一枝”則出自《晉書》,形容傑出人才。


二、用法與詞性


三、延伸解讀

  1. 文化象征:
    古代科舉中,“桂”象征高潔與榮耀,折桂即代表拔得頭籌。白居易用此意象祝賀親友及第,體現對才華的贊許。
  2.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形容考試、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或事業上獲得突破,如:“他十年苦讀,終得桂折一枝。”

四、注意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白居易原詩或《晉書》中“桂林一枝”的典故。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桂折一枝的意思

《桂折一枝》是指将桂花折下一枝來。桂花是一種有着濃郁香味的花朵,通常在秋季開放。這句話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赴别時留下的美好回憶或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桂折一枝」這個詞可以拆分成「木(桀)」、「手(折)」、「一」、「木(朩)」、「人(人)」共5個部首,并且一共有14個筆劃。

來源與繁體

「桂折一枝」這個詞最早見于南朝宋文士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傳說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嚴武的官員,他因害怕離開家鄉,特意将桂花樹枝折下,并夾在衣袖間,以此來紀念故鄉的美好。因為桂花象征着忠誠、高潔和友誼,所以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美好回憶的 symbol,即「桂折一枝」。

在繁體字中,「桂折一枝」是「檜折一枝」,使用了「檜」這個字作為桂花的代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桂折一枝」的寫法略有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簡化,一些部首和筆畫有所改變。其中,「桂」字原來是由「艹(草)」、「圭」、「目」三個部首組成,現在成為「桂」;「折」字原來是由「扌(手)」、「刂」兩個部首組成,現在成為「折」;「檜」字原來由「櫃」和「桂」兩個部首組成,現在成為「檜」。

例句

1. 盡管離别在即,她折下一枝桂花,在衣袖間藏了起來。

2. 我對你的眷戀隻能用一枝桂花來表達。

組詞

1. 桂花:指代桂樹上開放的美麗花朵。

2. 折枝:将樹枝折斷。

3. 一枝獨秀: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在衆多中突出出衆。

4. 桂冠:古代文人所戴的代表榮譽的花冠。

近義詞

1. 桂香:指桂花的香味。

2. 折柳:指折下柳樹枝,常用來形容離别時的哀愁。

反義詞

折破:指折斷并破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