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兵的意思、見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兵的解釋

現有的士兵。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文》:“即日 幽 、 并 、 青 、 冀 ,四州并進,書到, 荊州 便勒見兵,與建忠将軍協同聲勢。”《魏書·高祖紀上》:“分京師見兵為三等,第一軍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金史·完顔蒲剌都傳》:“今見兵不滿萬,老羸者十七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見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見兵”指現有的士兵,強調當前實際可調用的軍事力量。例如《魏書》中記載:“分京師見兵為三等”,即對現有士兵進行分級調用。

二、文獻溯源

  1. 漢朝: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文》中提到“荊州便勒見兵”,指荊州需立即集結現有兵力協同作戰。
  2. 北魏:《魏書·高祖紀》記載通過“見兵”劃分軍隊等級,體現對現役士兵的管理方式。
  3. 金朝:《金史》描述“今見兵不滿萬”,直接反映當時兵力匮乏的現狀。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如)提到“見兵”有“看到敵軍”的引申義,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現代誤讀。綜合多來源分析,應以“現有士兵”為規範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術語,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見兵

《見兵》是一個詞語,它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為“見”和“兵”,總共有11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見”字的拆分部首是“見”,它是六筆畫。

2. “兵”字的拆分部首是“立”,它是五筆畫。

詞語來源:

《見兵》是中國古代漢字詞彙,起初源于《左傳·襄公十三年》的句子“見兵,逐日”。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詞語,用來形容遇到敵方軍隊或看到軍隊行進的情景。

繁體寫法:

在繁體字中,詞語“見兵”保持不變,仍然寫作「見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詞語“見兵”有多種變體。例如,在金文中,“見”字寫作“見”旁邊加一個橫折的形狀;在篆文中,由于藝術性的需求,字形更加複雜。

例句:

1. 戰場上,士兵們突然見兵,立刻擺好了防禦姿勢。

2. 當村民們見到敵人的兵隊接近時,紛紛逃到山上。

組詞:

見怪、見解、見聞、兵器、兵士

近義詞:

目睹軍隊、看到士兵、遇到兵隊

反義詞:

不見兵、無兵隊、無士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