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昂首。氣宇軒昂貌。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一折:“你覷他交椅上擡頦樣兒,待的你不同前次。”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四折:“他對着那有期會的衆英才,一個個穩坐擡頦。”
“擡颏”(讀音:tái k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昂首挺胸、氣宇軒昂的姿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昂首或氣概軒昂的樣子,多用于描述人的儀态或神情。該詞帶有古典文學色彩,常見于元曲等古代文學作品。
出處與例句
相關說明
《擡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擡起下巴或擡頭望天。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手部,意為與手有關,手的動作。在《康熙字典》中,擡的字形是由手和颏組成的。
擡颏的字形由9個筆畫組成。擡字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上部為扌,中部為手,下部為頁。颏字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部為頁,下部為頁。加在一起,這兩個字形成擡颏。它也可以被寫作薹頦,采用了繁體字形。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在古代文獻中,可以追溯到《禮記·曲禮上》這篇文章中。其原文為:“臣聞養生之道,無害于邪,曰:擡颏聞音樂。”意為擡起下巴,聽音樂,是與養生有關的方式之一。可以看出,擡颏與養生方法有一定的關聯。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玉篇》和《說文解字》中,擡颏被寫作擡頦,擡字更加簡化,颏字則與現代相同。在當時的字形中,手部更加明顯,與現代寫法相比更為樸素。
以下是一些使用擡颏的例句:
1. 他站在山頂上,擡颏迎接着清晨的陽光。
2. 母親擡颏,以鼓勵我繼續努力。
擡颏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如擡颏一笑、擡颏而望等,用來形容擡頭笑或擡頭遠望的姿勢。擡颏的近義詞可以是拂袖而起,消沉的反義詞可以是低頭,低颏等。
以上就是關于擡颏的一些解釋和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